苏教版语文九上飞红滴翠记黄山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仙桃峰。 ”(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 (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 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四、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 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 五、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六、当堂练习 ①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②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 40 公里,东西宽约 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 1200 平方公里。 号称方圆 500 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③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帆布背包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 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苏教版语文九上飞红滴翠记黄山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1)概括本段段意。 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 2)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 时间: 秦二世元年七月,地点:大泽乡,发起者:陈胜、吴广,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 ( 3) 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什么。 “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
天立地黄山松 (《飞红滴翠记黄山》 ) 桃源美景归何处,杳杳 (《桃花源记》 ) 富春江水碧山奇胜过千江水 (《与朱元思书》 ) 水碧山奇,富春江上好风光 (《与朱元思书》 ) 步骤二:以六人或四人为单位,通力合作,给这几副上联对出下联。 步骤三: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朗诵本小组的创作成果。 步骤四:奖励。 哪一个小组的对联最多,哪一个小组即为优胜组,给予奖励。 反思: 适当地变换一下教学模式
勾画。 交流 填表, 评价 朗读。 (重点朗读前三次) ( 本环节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四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第 8节,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 :
,置人所罾(鱼网)鱼腹中。 D.扶苏以数(屡次)谏故,上(上级)使外将兵。 号召徒属的有利条件是( )( 2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二世杀之。 ,道不通。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顺利发动起义,采用的作法是( )( 2分) A.表达志向 分析形势 问卜念鬼 问卜念鬼 商讨办法 C.问卜念鬼 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买鱼烹食 篝火狐鸣 下面语句中与 “ 辍耕之垄上 ” 中 “
. ( 10)射者 中 . , 弈 . 者胜 ( 11)临溪而 渔 . ( 12) 颓然 . . 乎其间者 ( 13)树林阴 翳 . ( 14)不知太守之 乐 . 其乐也 ( 15)得之心而 寓 . 之酒也 ( 16)云归而岩穴 暝 . ( 17) 野 芳 . 发而幽香 ( 18) 山间之 四时 . . 也 ( 19) 至于 . . 负者歌于途 ( 20) 伛偻 . . 提携 ( 21) 临 .
,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 3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青春的脚步渐渐地把她变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那么,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李清照还有着怎样一种不一样的情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