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2、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段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经历,在社戏一文中都是详写的部分。 B 丰子恺借描写小伙伴们月光下画竹影一事,把艺术之美蕴藏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耐 3、人寻味。 C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D 冰心在观舞记中向读者展示出异国风情。 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舞蹈演员卡拉玛姐妹的舞姿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6、填空:(7 分)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_ 、旦、净、_ 四大行当。 _ 是中国戏曲之母;_ 称为东方“歌剧” ,也是中国的国粹;_ 具有芬芳泥土的气息。 (5 分)昆虫记作者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 (2 分)7、根据要求默写(12 分)(1)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 滁州西涧传达了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句子是 ,。 (3)杜甫 5、 “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 D唐“九子粽” 、宋“蜜饯粽” 、元“箬叶粽” 、明“芦叶粽” 、清“火腿粽”的介绍。 (1)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的一项是( ) (1 分)(2)请分别说明保留另外三项材料的理由。 (2 分)_二、阅读理解(53 分)(一)口技节选(24 分)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 6、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清朝涨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 (2 分)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一条竖线“|”画出) (2 分)(1)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2)不 能 名 其 一 处 也。 11、解释下列词语。 (4 分)(1)会宾客大宴会 会_ (2)满坐寂然 坐_(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4)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12、下面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 (2 分)A、忽一人大呼“火起” B、虽人有百手C、几欲先走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8、二) 社戏 (节选) (共 14 分)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 9、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7、给选段甲加一个小标题:_(2 分)18、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_。 (2分)19、第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 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描述自己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从触觉写的句子是“_ ”。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_ _”。 本段写景的作用_。 (4 分) 20、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般尾跑去了。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什么描写技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分)21、结合上下文,第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 试说明。 (3 11、织的花蓝。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 )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 12、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22、文章表面写什么。 实际上写什么。 (2 分)23、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 (2 分)24、第段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 分)第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2 分)25、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 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3 分)26、第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根据全文内容回答:是什 13、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4 分)四、作文:(35 分,其中卷面分 5 分) (任选择一题写作)(1) 、材料一:“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材料二: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在求知的路上,在成长的路上,你或许会遇见某个特别的人、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或许会由此产生一份别样的感触与心情。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让我们一道分享你的经历与感悟吧。 (2)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2、熟练) 遒劲(雄健有力) 悲怆(非常悲伤)D. 不羁(不受束缚) 怅然(愉快的样子)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相关海域不断挑起事端,令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B曲阜作为一座旅游名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C假烟制售团伙气焰嚣张放荡不羁,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富思想
1. 富春江的 水有什么特点。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2. 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指导诵读 五、 归纳全文 梳理重点词语、 通假字。 理解填空。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 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说下面的词的含义 望峰息心( )从流( )缥碧( )经纶( )横柯( )负势竞上( )鸢飞戾天( )天下独绝( )好鸟( ) 四.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题中的三个词属于( ) 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 五 .瞧
讨论交流:花 —— 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 、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 就有区别了。 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 ?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 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4.学生自己画自画像。 5
2、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黄河大合唱 ,是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