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2、平可期 ,杀人者 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C 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 ) (2 分)古) ; 人迹罕至(罕:稀少);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空闲) ; 疲惫不堪(堪:能忍受); 进退维谷(维:是)暗) ; 略胜一筹 ( 筹:档次); 人声鼎沸(沸:开水)D. 蓦然(突然); 面面相觑 ( 觑:看); 鲜为人知(鲜:少)5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 分)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 桔红等。 B.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 3、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C. 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 6用下列哪一句话概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更合适( ) (2 分)A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B.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 (2 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 当 外 国 友 人 来 福 州 时 , 受 到 了 福 州 人 民 的 热 烈 欢 迎。 6 分 5、齐所缺的名篇佳句。 (5 分)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的“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 ”也抒写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王维的“ ,明月来相照。 ”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情。 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 ,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 ,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友,你会微笑吗。 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 分) 二阅读理解(41 分)(一) 诗歌鉴赏(11 分)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1 6、1、本首诗歌的作者是 ,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 、 、与 相伴的情景。 (4 分)12、诗中第三、四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 “相照”与一二句中的 一词相照应。 (4 分)1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 分)(二)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14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 分)孰若孤。 ( ) 治经为 7、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 ) 及鲁肃过寻阳 ( )最新海量高中、 ) (2 分)究儒家经典。 “经”指诗 书 礼 易 春秋。 当糊涂;涂,糊涂。 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清事情,识别事势。 (2 分)分别指出句子的语气。 (6 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 (三)现代文阅读(8 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 8、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9、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文中的原话回答): ( 2 分)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 2 分)要的是因为 (2 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 2 分)(四)课外阅读 袁隆平的“寻梦园” (6 分)自 1966 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 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 11、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 “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 12、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 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 (选自语文读本 )23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2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 (2 分)25你做过什么“美好的梦”。 你准备如何圆自己的“梦”。 (2 分)三、作文(50 分)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 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 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 :盘算 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 词意思翻译全文 . 船:用船(名作状) 至:到了 稍:渐渐 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 (名作动) 止:只仅
可能是大家还把握不好感情,那我们先分析一下文章,一会再读。 生:(兴趣较浓) 师:作者在歌词部分,直接歌颂黄河了吗。 生:没有 师:诗人从哪里开始 歌颂黄河的。 生:“啊,黄河。 ” 师:为什么是这呢。 生:这一句是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对黄河的歌颂。 师:你很聪明,歌词前一部分是写什么呢。 生:看黄河 师:“看黄河”不太准确 生:是望黄河 师:对
1.了解作者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唐诗。 3.把握字词义,理解诗句。 4.分析句子蕴含的情感。 5.总体把握本诗,了解作者在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六、巩固学识 (一)默写 1.前 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2. ,。 ,。 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回答问题 1.《黄鹤楼》是 朝
以归。 古义: 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 (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 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 ( 4)处决如流 古义: 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 根据注释翻译课
2、) 20 (D) 无法计算4、化简 ()结果是( )A. 2 B. 2 列各组单项式中,是同类项的是( )(A) 32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是二次三项式 (B)多项式 2x 23y的次数 是 4 (C)0 是单项式 (D) 华学校在校师生约为 人,近似数 是精确到( ) 列各式中与多项式 2(34)等的是( )A、 2(34) B、 C、
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 三、分析揣摩。 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品读。 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研读第 1 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研读 2—— 6段,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 ”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