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简案内容摘要:
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 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教 学效果 料。 ( 3。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简案
相关推荐
状态 教学 准备 橡皮 、 滑板车、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2 分 播放课件《刻舟求剑》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 初步探知 15 分 —— 问题生成评价单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 总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地球表面的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今天课上所研究的物体是否运 动都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而其中以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布置作业 ①填写书后习题 ②课后思考:参照物的其他作用 附教案 授课班级:四年一班 授课教师:刘晓杨 课 题 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 型 新 授 课 时 1 教 学
5、 4 线与横轴的交点为弹簧原长,即原长为 6 度系数为直线斜率,即 k N/m100 N/m;弹簧伸长210 20.2 m 时,弹力 F0020 N所以选项 B、C 正确答案:个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他们先读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图中标尺等分刻度只是示意图),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交流: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蜡烛慢慢熄灭,一部分水流进瓶子里) 适时追问:蜡烛熄灭 后,水流进瓶子说明什么。 (说明瓶内的空气减少了,“让”出了一部分空间。 ) 1再追问: 瓶内空气为什么会减少呢。 (说明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说的好,这部分空气是能支持蜡烛燃烧的,叫氧气。 (板书: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用完了,蜡烛也就熄灭了。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导入
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 指名学生回答。 :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向上)。 :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感受热空气的流动,手不碰纸蛇,使用点燃的蜡烛让纸蛇动起来。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 2: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
温度又是多 少。 (湿毛巾是为了增加周围的湿度或水汽的量) [鼓励学生做对比性的实验(干毛巾和湿毛巾的对比) ] 刚才,每个实验都有小组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下面请每个小组根据大家交流的情况对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 各小组是不是已经完成了修改。 请各小组的组长来选取你们小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 旁 注 “ 请各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