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排序教案内容摘要: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 3样。 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 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 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 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 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 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 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苏教版科学四上排序教案
相关推荐
2、程应用公式 vtv 0at、sv 0t 式求解12(3)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也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典例 1】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 A、B、C 三点,已知 2 m,2 m,小物块通过 C 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求:(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5、车可能正在向左匀加速行驶,也可能正在向右匀减速行驶,A 对;由 得:a,所以对 m1,f 0m 1am 1,C 对答案:提能力7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小明妈妈正与小明在冰上游戏,小明与冰车的总质量是 40 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某次游戏中,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 40 N 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 10 s 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
5、案: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C 正确答案: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 两个小球(m 1m 2)
2、向减速, D 正方向加速答案:多选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1 m/0 5 s 内的位移为 10 1 s 末与第 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 1 s 末与第 5 s 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前 2 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m/ 2 02m/5 s 内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 ,即 s 2 m7 2 52m, A 对, B 错
自然充满了好奇,科学课又恰恰是让他们研究这些自然奥秘的场所,这就是他们爱上科学课的原因。 根据这个思路,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第二部分:动手做模拟云、雨、露、霜的实验。 第三部分:研究蒸发现象。 设 计 意 图 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愿意通过 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 设计意图
,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 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得成功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科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学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是空洞枯燥的。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排序》这一知识点的兴趣,我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联想到许多体育赛事都用到排序知识,选择学生都很熟悉的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