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阶段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 成人” 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 男子行“冠礼”,标志着“ 成人”阶段的开始。 “ 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 的德行。 行 “冠礼” 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 3、任。 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 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礼有“礼仪”与“ 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 成为“ 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 “礼义” 约束自身。 礼记 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 何谓人义?礼记礼运 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 ” 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 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 “冠礼”所昭示的 4、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 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 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 ”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 )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 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 5、现实意义,有删改)人”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成人”就是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具备仁德的人。 B.“成人”就是具有 “知”“不欲”“勇”“艺” 等素质的人。 C.“成人”接受仁义礼乐教化 ,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基本认知。 人”的德行,也就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 解析: D 项,据原文“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 ,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可知正确。 A 项,这只是“成人”的基本要求。 B 项,具备“知”“ 不欲”“勇”“ 艺”等素质还不可谓之成人。 C 项,“ 成人”首先对社会有基本认知。 答案: 礼”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最新海量高中、礼”和“笄礼” 的完备的 “成人”礼仪,形成于 6、我国西周时期。 礼 ”后,只有遵行“礼仪”,并以“ 礼仪”自我约束,才能真正成为“ 成人”。 冠礼”,行“冠礼”后就要认同人伦,实践“人义”。 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等人。 解析: A 项,原文是“比较完备”“最晚自西周开始”;C 项,原文为 “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可见并非都是二十岁行冠礼;D 项,原文说的是“古代士人”,且无目的关系。 答案: 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懵懵懂懂的孩子还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成人”。 成人观”,以“仁”为基本前提,以“礼”为重要形式和内容。 奇装异服、举止另类 ,都不是“ 成人”。 礼”,大体相当于我们 7、今天所说的成人礼、成人礼仪、成人仪式。 解析: D 项,成人礼、成人礼仪、成人仪式不是并列的概念;“冠礼”大体相当于成人礼。 答案: 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导学号 50720013)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 8、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 9、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 ,宿门下;明日, 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确的一项是()(3 分)丽入贡/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丽入贡/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1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答案: 正确的一项是()(3 分)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 ,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 ,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 ,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 ,死于北廷。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 12、意的能力。 “杀二宦者”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答案: 10 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第(1)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 :“帝”, 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称帝”;“苟”,假设关系连词,译为“如果”;“ 死”,译为“为而死”。 第(2) 句,要注意的关键词有:“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即“ 不索吾”;“面责”译为“ 当面指责”;“庶或”译为“或许”。 参考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 ,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 13、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 ,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洲人。 进士及第,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翛做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快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 蔡翛没有听从。 迁任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 孙傅说:“索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对这种依职责论事的处罚太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京。 靖康元年,(孙傅被 )召入任给事中,晋升兵部尚书。 上奏请求恢复祖宗制度,钦宗问理由,孙傅说: 15、遣送。 密谋藏在民间,另外找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两个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且杀十几个死囚,带着首级送去,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太子。 因而率兵去平定,杀了作乱的人献来。 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去。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担任这件事情。 孙傅说:“我是太子少傅,应当和太子生死与共。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京。 金守门的人说:“(我们)只想要太子,你这作为留守的来参与什么 ?”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还是太子少傅,应当到死随从。 ”当天晚上,在门口住宿;第二天,金人召他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朝廷。 绍兴年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叫“忠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89 题。 (11 分) (导学号 50720014)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阶段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吹的花样多。 (提醒学生: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可以一次性吹出来,也可以分几次吹出来,可吹向空中,也可以吹在桌面上;在吹之前,就要想好准备吹什么花样儿的。 你们吹出了几种花样儿。 用画图的形式画在活动记录表1上。 ) 各组进行吹泡泡创意 ,深层次激疑 ① .同学们刚才吹的泡泡太有意思了,老师手也痒痒了。 先拿出一个弯成圆形的铁丝框,拉出一个泡泡,让学生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 ②
壤 (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 2)把土 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土块要轻放。 搅拌要彻底。 静置时间要长。 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
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巡视,表扬观察、记录认真的小组。 提醒学生用上各种观察方法。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 随即板书水的各种特点。 (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水有哪些特点。 ) 生: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5.评价优胜组,全班掌声表扬。 6.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2、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 B 项,前一个“ 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 答案: 确的一项是()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 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 ,友谊的桥梁。 A.对偶拟人比喻 双关B.对偶双关拟人 比喻C.反复拟人双关 比喻D
维。 2.学生认识布料。 ( 1) 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 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 2)分组研究。 ( 3)小组汇报。 (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 1)讲解 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