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传染病三内容摘要:
4.体表传染病: 主要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传染病,所以又叫接触传染病。 利用 照片或录像等媒体简单介绍破伤风、狂犬病、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传染病。 可结合本地区情况重点介绍一两种,特别是破伤风、血吸虫病和沙眼。 病原体寄生在皮肤和体表粘膜。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注意隔离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不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等,不与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最好不养猫、狗等宠物。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传染源之所以能大量散播病原体,是因为病原体在他的体内,如呼 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并繁殖,再通过传染源的 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结核杆菌就寄生在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肺的组织中,大量繁殖后,就可随呼吸道的分泌物 —— “痰”散播出体外,传染健康人。 蛔虫病患者的粪便中便有大量蛔虫卵,患者就是传染源,而蛔虫和蛔虫卵就是病原体。 许多农村有用粪水浇灌蔬菜的习惯,所以有的蔬菜上就沾有蛔虫卵,传播蛔虫病。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带虫卵的蔬菜是不是传染源。 在此非常容易答错, 提示学生传染源的定义是什么。 再进行分析,因蔬菜只是被虫卵污染,蛔虫并不能在蔬菜体内生存和繁殖。 所以蔬菜不是传染源。 那么,蔬菜被虫卵污染它应属于什么地位呢。 导入下一题目。 2.传播途径: 被虫卵污染了的蔬菜是把病原体(虫卵)从传染源(蛔虫病患者)转移到健康人的中间传播途径,这叫饮食传播。 此外还有其他传染病的空气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请学生分组讨论,对每种传播方式都举出几个实例。 我们周围的病原体很多,环境中到处都可遇到病菌和病毒等,是否接触到了病原体就得病。 腮腺。苏教版生物八上第一节传染病三
相关推荐
2、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
4、三、 解答题1. (2016陕西)如图,已知 0,请用尺规过点 A 作一条直线,使其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考点】作图相似变换【分析】过点 A 作 C 于 D,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 C,则可判断似【解答】解:如图,所作2. (2016四川眉山)已知:如图 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0,3) 、B(3, 2) 、C(2,4) ,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
3、向的原则是:“小于向左,大于向右”3.(2016广西百色3 分)直线 y= 经过点 A(2,1) ,则不等式 0 的解集是()Ax3 Bx3 Cx 3 Dx0【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首先把点 A(2,1)代入 y= 中,可得 k 的值,再解不等式 0 即可【解答】解:y= 经过点 A(2,1) ,1=2k+3,解得:k= 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3,x+30,解得
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饮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什么样的食品不利于身体健康。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提出问题可以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求知欲
(图一)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图二)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请你观察上图 1. 描述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的过程。 2.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的过程。 【 本节小结 】 【 清疑检测 】 静脉血动脉血CO 2O 2静脉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 动脉血O 2CO 2 肺泡 56 页习题。 【 教(学)后记 】
]: 裂,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部 ,向外产生新的 韧皮部 ,其作用是使茎逐年加粗。 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形成层。 [提出问题 ]: 既然木本植物的茎每年都能加粗,你 小组观察,对照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认识茎的基本结构。 并思考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韧皮部,筛管,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 ,基本组织 ,有分裂能力,分生组织。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数年轮的办法。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