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四内容摘要:
原因是什么。 (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 3)你是否能解释叶为什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讲述 ]: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 尝试回答:叶片中含有叶绿体,使叶片呈现绿色。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 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观察 ]: 让我们动手亲自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指导 ]: 学生 2人一组,用镊子取下天门冬植物的小枝,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讲述 ]: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 [讲解 ]: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其实植物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即叶绿体色素一般由叶绿素 a、 b,叶黄素,胡萝卜素组成,表现出绿色、蓝绿色、橙色、黄色。 [提问 ]: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认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直观地观察到叶绿体使叶片呈现出绿色。 提出疑问,有的植物叶片不是绿色的,如枫叶,是不是就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 补充小知识。 全班交流,一致认为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因。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四
相关推荐
观形态。 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学生从尖端向上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角度等。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构,随观察的次序提出问题: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的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 ?你还观察到哪些结构 ? 方案二:
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潮湿 5 6 7 8 9 明亮干燥 5 4 3 2 1 (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学生 15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 2)实验过程: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小结 ]:粮食、蔬菜、油料、瓜果和纤维来自不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这样我们的农业就会获得丰收。 [出示 ]:新鲜的水果、蔬菜、麦粒。 [提问 ]:谁能帮老师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几样东西。 [归纳 ]:对于像小麦、玉米等这类果实或种子
6、3. (2016湖北荆州3 分)请用割补法作图,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经过一次或两次分割后,重新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只要求用一种方法画出图形,把相等的线段作相同的标记) 【分析】沿 中点 E 和 中点 F 剪开,然后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E,F,F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操作性较强,灵活性较大,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想到从 C 的中点入手剪开是解题的关
( 1) 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 2) 使用显微镜垂危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面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切割,应注意什么。 学生: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显微镜下, 进一步了解叶 片的结构。 展示学生画的叶片结构图
蚯蚓 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作出假设: 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或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快。 实验: (分工合作)( 1) 制作计划: 选面积一样的玻璃板和硬纸板,大小差不多的蚯蚓,使蚯蚓分别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爬动,观察记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