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车坐 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 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 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 3. 教学第 36 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4.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的 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5. 教学第 37 页的例题。 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板书: 6 枝铅笔 3人 每人( )枝 ] 合作交流,用小圆片摆一摆。 每堆 2 个,分成了 3 堆。 (边讲述边板书: 6247。 2=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 ,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 和 3各表示什么。 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设计2
相关推荐
2、点】相似三角形位似图形、位似变换【答案】D.【解析】方法一: ABO 关于原点位似, ABO 且 . .AE ,.A(1,2)A 13 A3 13 13同理可得 A( 1,2)点 A(3,6)且相似比为 ,13点 A 的对应点 A的坐标是(3 ,6 ),A(1,2 )3点 A和点 A(1,2)关于原点 O 对称,A(1,2). 9图8图 AA拨】每对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
2、级 8 个班的班额人数,抽查数据统计如下:52,49,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A52 和 54 B52 C53 D54【考点】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解答】解:数据中 52 和 54 均出现了 2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2 和 54,故选:A3 (2016 海南 3 分)某班 7 名女生的体重(单位:别是35
的学习,你想掌握哪些知识。 1.学生围绕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思考。 自学思考: ( 1) 3 可以看作 + + =( ),用竖式计算是: ( 2)“小数乘整数”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 ) 齐 ( ) ( 3)“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对于以上知识,你明白 了吗。 如果明白了,咱们试一试: ( 4) 3 可以看作: + + + =( ),在下面用竖式计算:
桌上的棉线变直。 师: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版块二】 师 :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师:你感觉线段有怎样的特 点。 师: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你能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吗。 (二)实物感知 1.通过触摸直尺,学生感知直尺的边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通过再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
: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提问:是不是直的。 两个端点在哪里。 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想想做做”第 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线段有哪些特点
3、线的性质对进行判断;根据平行公理对进行判断;根据等弧的定义对进行判断;根据中点四边的判定方法可判断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可判断中点四边形为矩形【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错误;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所以错误;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所以选项错误;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正确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