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科学 专题18-水(含解析)内容摘要:
2、为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B 正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所以说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 错误;将 5 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 95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5%,因为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溶质的质量大于 5 g,有的物质与水反应还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小于 100 g,D 错误。 答案2015浙江义乌模拟,10,3 分)用氯化钠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溶解,称取氯化钠;过滤;量取水;计算;蒸发结晶。 针对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 4、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t 时,在 100 g 水中加入 50 g 食盐,充分搅拌后烧杯中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 t 时食盐的溶解度一定为 50 洗涤剂清洗锅碗瓢盆油污后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Dt 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的溶解度不变解析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A 错误;t 时,100 g 水中可加入 50 g 食盐,溶液饱和,不知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食盐,B 错误;洗涤剂洗油污属于乳化原理,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C 错误;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 正确。 答案(2 7、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C 正确;由图到图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没变,但溶液的质量变化了,所以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也变化了,D 错误。 答案2014浙江杭州西湖二模,25,3 分)向 100 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 100 加 入 A 37.2 g 加 入 A 4.2 g 升 温 至 60 加 入 A 9g 降 温 至 50 资料: A 的溶解度温度 ()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B 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C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中没有固体存在解析根据 A 物质在 30 9、的溶解度为 37.2 g,可判断 25 时 37.2 g A 溶解在 100 g 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综合 A、B、C 项分析,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存在;而溶液恰好饱和,没有固体存在。 D 正确。 答案空题7(2015浙江杭州江干区一模,23,4 分)水厂生产自来水常用适量的氯气消毒,以杀死有害细菌。 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能溶于水,溶解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也能使有机色素褪色,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有些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选用的试剂是_。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C硝酸银溶液 D硫酸铜溶液(2) 11、层紫外线”的净水工艺。 饮水台饮用水属于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解析(1)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2)经过碳罐中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答案(1)混合物 (2) 物理9(2015浙江绍兴新昌一模,25,6 分)五水共治,可以促进河道环境的综合治理。 最近有市民发现河边的某化工厂晚上偷排污水,经初步测量,认定污水中可能含有 、 、 、 、离子。 为了进一步确认其24污染物,他们进行实验分析检测。 实验过程如下:(1)取少量污水,仔细观察溶液,呈无色、透明、不沉淀,说明污水中没有_(填离子符号)。 (2)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污水,滴在 纸上,3。 (3)取 2 水,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污水中含有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此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一定含有的污染物是_。 解析(1) 为蓝色, 与 生成硫酸钡沉淀,取少量污水,仔24细观察溶液,呈无色、透明、不沉淀,说明污水中没有 、以及、能同时存在;(3)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污水,滴在 纸上,243,说明一定有 ;取 2 水,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污水中含有 说明没有 不确定是否有。 24答案(1) (3)H) 2。2016中考科学 专题18-水(含解析)
相关推荐
瑶答应了小辉的请求。 【 疑 】 你赞成他们俩的这一做法吗。 为什么。 教师分别请不同观点的学生起来发言,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归纳。 师:其实小辉和瑶瑶的交往是属于交 往过度了,这会对他们的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初中生男女交往过度是怎么看的呢。 专家指出中学生早恋对其自身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一、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 早恋可以“相互促进学习”。
们共同的话题。 齐读课题。 二 、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老师的家乡在 睢宁 ,是个土生土长的 睢宁 人,你们呢。 各自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在哪里。 睢宁 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家乡,你们对家乡 睢宁 有什么了解。 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吧。 引导学生从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产、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等方面介绍家乡 睢宁。 还记得自己的家乡话吗,说两句,回忆一下在家乡时的点点滴滴吧。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感悟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要做成一件事,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坚强的意志能帮助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 : 〔 设计意图 活动一与活动二环节的过渡, 引出“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 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力量,即所向无敌的决心。 一旦确立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不在奋斗中成功,便在奋斗中死亡。 具有这样的品质
命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 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 理智地用行动珍爱生命,呵护生命。 (在讨论中适时展示图片:被救的中学生、洪水中救起小孩) 视频播 放:诗朗诵 —— 《热爱生命》,以此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热爱生命的重要。 标题: 生命的家园 (图片说明)列举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命。 然后播放视频:罕见的沙尘暴,通过两者强烈的对照
水平能够越过越好。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呈现一些反映生活变化的图片、数据统计表,然后作简要归纳、提炼。 ) 教师总结 :到 2020 年,我国人民群众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其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是党和国家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切作的根本出发点
导入新课:☆学会学习。 →☆展示名人名言:“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引起学生重视本课的学习 老师设问:你学会学习了吗。 现在就展示一下你课前预习 成果,自然进入: [预习交流展示 ]: ( 1)阶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探讨不明确的问题。 并收集起来准备向全班交流。 ☆ ( 2)阶段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并交流未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