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科学 专题24-科学探究(含解析)内容摘要:
5、始时 与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法生成 H)3 沉淀。 当 全反应后,加入的 液会与 液反应形成越来越多的 H)3 沉淀,直到液完全反应;B 项,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稀 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 项,镁铝合金中加入稀 立即产生氢气;D 项,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加入 液,稀硫酸会与 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白色沉淀硫酸钡。 答案2015浙江温州实验中学模拟,14,4 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水倒入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A 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可证明石蜡成分中 8、为红色(2)水g(3)927(2015浙江金华十六中学模拟,29,8 分)查阅资料发现,硫酸铜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为了验证该信息并进一步探究硫酸铜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粒子,小明进行了如下分析及实验。 (1)验证硫酸铜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除要确定硫酸铜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外,还需要验证在化学反应前后硫酸铜溶液的_不变。 (2)探究硫酸铜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粒子的实验设计: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粒子,其中的_(填写粒子的符号)都可能起催化作用。 步骤一: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5 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 _。 步骤三: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得出结论。 (3)工业上可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 9、制备硫酸铜。 现有如下两种方法2) O 22H 2O。 明认为方法比方法要好,请简述理由 空 气 稀 硫 酸 _。 解析(1)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 ,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物质是催化剂,必须同时验证这三点,前面已证明硫酸铜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还要证明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双氧水是水溶液,一定含有水,本身分解速率慢,所以水分子不会是催化剂,所以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有可能起催化作用;此时可以取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通过比较反应速度,来判断。 稀硫酸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但在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不起 12、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液,原因是_。 解析(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该溶液呈酸性;(2)硫酸根离子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方案甲可行;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的现象,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方案乙也可行;(3)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6%,即最大质量19.0 g 19.0 6%,而图中信息为 20%,则一定不是硫酸钠溶液。 答案(1)该溶液呈酸性 (2) 方案甲、方案乙排除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的干扰(3)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是 16%,不能配置出 20%的溶液9(2015浙江杭州江干区一模,29,8 分)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可选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条件均相同,进行 4 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试剂实验编号不同纯度的锌 相同体积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收集前 10 产生的氢气体积(mL)a 纯锌 30 m。2016中考科学 专题24-科学探究(含解析)
相关推荐
到母校了。 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 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 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 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 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 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 17 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
《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 编撰的原因、目的及意义 倒金字塔结构 新教材内容 教材的使用方式和范围 四、根据补充材料,小组活动,谈心得体会 附:材料二则(可投影,亦可打印给学生) 安妮的故事 原来,安妮从集中营解放之时,到了德国波恩,由安妮小姐成了安妮太太,她参观了一次豪华的婚礼上,新郎的父亲,一个名叫陪陪尔的,隐瞒了他原来是希特勒党卫军小头目的身份,混入西德政府,
取筛选出来。 (结合文本研习 3) 一、( 1- 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二、( 3- 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 三、( 11- 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
飒响着。 B.狂风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C.风儿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D.狂风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司机们已经开了十多个小时,但车子还满载着物资器材,一股劲地往上冲,一点倦意也没有。 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怎么变化的。 回答: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 第三联是中峰俯瞰,第四联不是写景,隔水问樵,已经是迷不知西东。 视角的变化,正是这首诗歌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不仅仅在诗歌中有这样的视角变化,在小说中,由于艺术表达的需要,经常在叙述或描写中改变角度。 提问:这篇小说有没有这样的变化啊。 回答:有改变。 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之前之后,运用的是第一人称的限制性视角叙述,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类似于摄影散文的图片文章,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图片两组》 二,学生利用 5 分钟的时间浏览图片《死亡之花》(我只传了一张图片,在下面的回复里,可以在找几张,对不起了)。 A, 这些图片在整体上都想表现什么主题的。 (战争,死亡,美外表下的恐怖) B, 阅读图片应该注意些什么。 (出示图片《死亡之花》,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其对图片的理解及应注意的事项)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