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品质说课稿内容摘要: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为: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得出结论。 教学本文,根据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点,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 整体感知,复述了解 —— 提出问题,精读细节 —— 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 2)具体程序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 1)教师导入: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贤者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 用生命护卫公正的良知,如文天祥;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正义准绳,恪守着人性的底线。 今天,我们要来感受来自“底层的光芒” —— 《品质》(请学生板书题目、作者) ( 2)介绍本文作者生平及主要创作。 要求每个发言者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最重要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复述了解 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 1)请问: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 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 2)速读归纳:文章叙述了我和格斯拉先生的几次见面。 3.提出问题,精读细节 ( 1)仔细阅读作者与格斯拉兄弟七次见面的情形,品味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的描写艺。苏教版必修三品质说课稿
相关推荐
文时要注意加以区别。 下面,我们在串讲的基础上来讨论研究这段课文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讨论之前,我们把这段文章集体齐读一遍。 生:(集体齐读课文第四段) 师:首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哪几句话,在课文中把它们画上横线标出来,然后在横线下将它们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学生自画、自译)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一黑板写出这几句话。 生:(上黑板写出表达主要意思的三句话,即:)
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唱的时候一定要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14.感觉如何。 是热血澎湃吧。 我们显然被感动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音乐的 旋律与节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 15.而这种旋律和节奏需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 也就是说,这种节奏和旋律在歌词上看得出来吗。 即便有曲谱,纸上的曲谱可以直观地把这种旋律表达出来吗。 是啊,不能。 如果真要这样,我们大家就用不着耳朵了。 所以说
不登广告;用最好的材料,亲手精心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的靴子最耐穿,相对而言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改变;他的费用总是在交费日才收; 这里这么多原因, 说到底就是格斯拉对职业的无限忠诚。 (补: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提示: 外在的原因: 竞争对手: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 消费者:“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术的贡献至今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 第二部分 (第 2 段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 本段就中国古代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提出了八个问题。 这八个问题可以分为五组。 第 2 个问题为一组, 17 世纪以前和以后,中国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作者将我们笼统谈论的“科学”细化为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三个方面,从应用层面到理论层面再到科学哲学的层面
) 作者简介: 李约瑟( 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 1972—1975)。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 7 卷 34 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 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 ( 2) 释题: 书的英文名原为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Scien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