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 作者简介: 李约瑟( 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 1972—1975)。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 7 卷 34 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 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 ( 2) 释题: 书的英文名原为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 在英语中的 “科学 ”(science)与 “技术 ”(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 “科学 ”与“技术 ”、 “科学发现 ”与 “技术发明 ”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 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的国家。 ( 3)创作心语: 李约瑟说:“假如我能长生不老,并能列席到世界大同后的科学应用委员会之中,我非常希望中国人也能加入其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在中国、日本以及在整个东南亚,都能看到的伦理思想,才是能够纠正西方社会中偏重科学观点的惟一法宝。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类要认识什么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 正确 . . 的一项( ) A. 纰 . ( pī)漏 先 妣 . ( bǐ) 秕 . ( bǐ)谷 包 庇 . ( p236。 ) B. 供 . ( gōng)应 供 . ( g242。 ng)词 蹊 . ( qī)跷 蹊 . ( xī)径 C. 炫 . ( xu224。 n)耀 龃 龉 . ( yǔ) 睥 . ( b236。 )睨 亵 . ( xi232。 )渎 D.宝 藏 . ( z224。 ng) 证 券 . ( qu224。 n) 谄 . ( chǎn)媚 杀 戮 . ( l242。 u) 2.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 . . . . . 的一项是 A.精粹 美仑美奂 出奇制胜 震聋发聩 B.诀窍 戴罪立功 各行其事 察颜观色 C.切蹉 仗义执言 不落窠臼 鼎立相助 D.追溯 旁征博。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术的贡献至今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 第二部分 (第 2 段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 本段就中国古代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提出了八个问题。 这八个问题可以分为五组。 第 2 个问题为一组, 17 世纪以前和以后,中国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作者将我们笼统谈论的“科学”细化为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三个方面,从应用层面到理论层面再到科学哲学的层面
不登广告;用最好的材料,亲手精心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的靴子最耐穿,相对而言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改变;他的费用总是在交费日才收; 这里这么多原因, 说到底就是格斯拉对职业的无限忠诚。 (补: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提示: 外在的原因: 竞争对手: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 消费者:“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为: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得出结论。 教学本文,根据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点,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 整体感知,复述了解 —— 提出问题,精读细节 —— 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 2)具体程序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 1)教师导入: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
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诗前小引中“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这个生长在北方的诗人的一句话引来一首情真意挚的抒情诗篇。 “北方是 悲哀的”,这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调子 —— 忧郁、悲哀、沉重。 [学习目标 ]: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
起过积极的作用,事过境迁,后人 应辩证的批判吸收。 特征 时代性、民族性 缓慢性、 惰性、民族性 、共同性、主导性、兼容性、选择性,聚合性、变化性 性质 实 虚 形成 历史上产生过的带有过去时代烙印创 成于民族祖先历代存在过的积累 文化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回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补充为传统新成份;受外部世界影响,特别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也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成份。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 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问: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明确地总结出当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就应该选择它”,原话是怎么说的。 这是针对我们自身而言的, 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问: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话是 ——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