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北方发现教案1内容摘要:
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诗前小引中“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指的是端木蕻良,作者因这个生长在北方的诗人的一句话引来一首情真意挚的抒情诗篇。 “北方是 悲哀的”,这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调子 —— 忧郁、悲哀、沉重。 [学习目标 ]: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学习时间 ]: [学习内容与步骤 ]: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 (— )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 同时创作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苏教版必修三北方发现教案1
相关推荐
) 作者简介: 李约瑟( 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 1972—1975)。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 7 卷 34 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 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 ( 2) 释题: 书的英文名原为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Science and
术的贡献至今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 第二部分 (第 2 段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 本段就中国古代和中古时期的科学提出了八个问题。 这八个问题可以分为五组。 第 2 个问题为一组, 17 世纪以前和以后,中国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作者将我们笼统谈论的“科学”细化为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三个方面,从应用层面到理论层面再到科学哲学的层面
不登广告;用最好的材料,亲手精心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的靴子最耐穿,相对而言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改变;他的费用总是在交费日才收; 这里这么多原因, 说到底就是格斯拉对职业的无限忠诚。 (补: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提示: 外在的原因: 竞争对手: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 消费者:“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起过积极的作用,事过境迁,后人 应辩证的批判吸收。 特征 时代性、民族性 缓慢性、 惰性、民族性 、共同性、主导性、兼容性、选择性,聚合性、变化性 性质 实 虚 形成 历史上产生过的带有过去时代烙印创 成于民族祖先历代存在过的积累 文化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回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补充为传统新成份;受外部世界影响,特别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也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成份。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 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问: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明确地总结出当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就应该选择它”,原话是怎么说的。 这是针对我们自身而言的, 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问: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话是 ——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板书
) 找出标志本文文脉的语句。 1.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 2.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 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3.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 4.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二 )理清本文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是全文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