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前方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内容摘要:

纵览全文,曹文轩从人不可克制的离家欲望出发,指出人离家,依然要归家,这个家不仅是他的生养之地,更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园,可到达它却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 作者揭示的正是人类精神与理想无所皈依的生存处境。 1 师:文章读到这,我们是不是忽然发现作品由开始的轰轰烈烈,转入到深沉、厚重的悲悯之中,那么,作家为什么要向我们揭示人生悲剧性实质。 是不是要我们视人生为畏途,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呢。 同学们讨论、 交流一下。 生 1:作者揭示的是人生存的真实境遇,目的是启人深思,更好地走好人生之路; 生 2:这种悲剧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人因为不知足,才有追求、有理想,才永不满足,要离家向前方,这是人类进步、发展、壮大的前提。 师:大家说得对。 有位名人说过:“美丽的心灵是不断痛苦而充满追求的。 ”人生有痛苦并不可怕,痛苦有时不可避免,是人向上必然的伴随品。 这使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宙斯罚他一次次把滚落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顶,西西弗斯在这日复一日的悲壮宿命中获得挑战荒谬、战胜庸常的成就感,同样,人在离家,探求的过程中有了精 神追求,你的人生就与众不同。 所以,作者揭示的悲剧性意义不是悲惨,不是悲壮,而是崇高。 为了崇高,屈原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崇高,海伦 .凯勒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也要为人们送去祝福”;为了崇高,巴金一生真言,光明磊落,用跨越百年的赤诚,诠释了他一生惟一的心愿:“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 1师:同学们,离家是美丽的,人生之路是艰辛的,归家是幸福的,尽管四野茫茫,八面空空,但我们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只要痛苦着你的痛苦,就会幸福着你的幸福,为了精神的故乡,让我们一起向快乐出发。 1附:板书 前方 曹文轩 前方召唤 ———— 行在路上 ———— 人生之路 ———— 精神苦旅 追寻精神的家园 离家 ————————————— 归家 遥遥无及的悲剧 1 教后感 美文应有美的追求,对散文教学,我向来重视以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以美的感悟引导学生,美的情操熏陶学生。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这是一种新兴文体,由画面生发联想,我抓住这一点,剖析文本结构,围绕核心句进行教学,深入思考作者那样阐述的因由,逐层深入,弄清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 ①弄懂几个关键句的含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 认识,从而了解文本的主旨; ②纳入本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和学生一起分析本文的回故乡有何特殊内涵,从一个不同角度了解人回归的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人更需求的是精神的回归,作者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③ 文本“路”、“前方”、“家”都有多重含义,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意义,从具象走向抽象,深入解读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些句子理解的难度相当大,我则启发学生联系生生活,以形象的例子来理解作者包孕人生哲理思考的话; ④ 有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跨过去相当难,我反复阐述,把问题交给大家讨论,如理解作者为什 么要揭示人生的悲剧性实质的问题,我设计成“是不是暗示我们人生没有什么意思。 ”这样的问题,把问题难度降低,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自然深入到文本中,同时思想上也得到了教育。 筛选信息、关键词理解、分条概括、文意阐发一步步走来,使教学逐渐推到高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上,我们都在摸索这个问题,我尽力以《前方》为例实践之,教学中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者点拨、引导,用语力求精辟、优美、富于启发性,我还引进评点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论;我还重视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与培养人文性的结合,既教会他们学习,也教会他们思考人生,学会哲理思辨,这样,有知识的辐射又照亮学生的精神。 1 专家评点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红 今天我们听了浦老师一堂语文课,一堂抒情散文的阅读欣赏课。 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一、有比较浓的语文味。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呢,概括言之,语文课有“情感的激发、语言的品味、意理的阐发”。 本篇课文文本的语言是美的,而课堂上教者的语言也是美的,(教者朗读课文富于情感,讲解语言流畅亲切,点拨语言简练机智,总体说语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