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内容摘要:
想做做 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1.填表。 一个因数 5 5 5 5 5 5 20 另一个因数 4 4 3 4 10 4 4 积 20 师:现在我们不用计算器计算,大家会直接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完成这张表格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书上填一填,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暂停) 流程 9:交流想想做做 1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一个因数 5 5 5 5 5 5 20 另一个因数 4 4 3 4 10 4 4 积 20 60 200 100 400 师:我们一起看,是这样填的吗。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的。 一个因数 5不变,另一个因数 4乘 3,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20 乘 3,得 60,同理,我们很快就能得出其他几题的积分别为 200、 100、 400,同学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 一个因数 5不变,另一个因数 4 乘 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20 乘 10,得 200 一个因数 4 不变,另一个因数 5 乘 5,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20 乘 5,得 100 一个因数 4不变,另一个因数 5 乘 2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20 乘 20,得 100 流程 10:想想做做 2 课件出 示想想做做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师:有了规律,我们还要做到灵活应用,我们来看这一组题,请同学们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在书上填一填,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暂停) 流程 11:交流想想做做 2 师:来看计算结果,第一组题,已知 24 3 = 72,依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 24 不变,另一个因数 3 乘 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72 乘 10,得 720,第三题 24 乘 300, 可.以根据第一题来思考,也可以根据第二题来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都能得到积是 7200,第二组、第 三组题也可以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很快得出结果,大家都填对了吗。 流程 12:想想做做 3 师:其实 ,应用这个规律,不仅可以快速计算,还能帮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 38元,买 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 买 20个、 40 个、 400 个或 800 个呢。 单价(元) 38 38 38 38 38 数量(个) 4 20 40 400 800 总价(元) 师:看这一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想一想,在书上填一填,然后仔细观察、比较每次购买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每次的总价呢。 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 暂停) 流程 13:交流想想做做 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结果: 单价(元) 38 38 38 38 38 数量(个) 4 20 40 400 800 总价(元) 152 760 1520 15200 30400 师:我们看计算结果,根据总价等于单价乘数量,我们可以口算出 38 乘 4得 152,依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器单价不变,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得到的总价也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所以我们很快可以计算出总价分别是 15 760、15 15200、 30400 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这样,根据实际的需 要,灵活应用规律,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灵活地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暂停) 流程 14: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通过观察、猜想、再逐步验证的方法探索出了乘法运算中积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其实,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我们去商场购物、去农贸市场买菜等,营业员就常常应用这一规律很快算出购买者所需的价钱。 其实,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还藏着许多规律,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今天这样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借助现代的有用工具去主动探索和发现。 流程 15:布 置作业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p8485) 教学目标: ,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知道这些规律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及应 用。 教学资源: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出示课件 60247。 5 30247。 2 80247。 4 100247。 5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