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升与毫升内容摘要:
容器) 二、认识容量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 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学生交流,并明确 杯子有大有小,杯子大能盛得水多。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 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 为什么。 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 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 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 3 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 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按要求找出容器。 (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 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 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 ( 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 ( 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容量相等。 的两个容器,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认识容量单位 —— 升。 揭示统一的容量单位 ( 1)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容量多少,学生再次在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 ) (2)你能借助手中的杯子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演示。 ( 3)教师总结引出统一容量单位。 教师明确:杯子的容量不同,一把水壶的水倒在大小不同的杯子中,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升 ( 1)寻找容器上的容量单位。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其实它就藏在这些容器上赶快找到它们,介绍给大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 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 L”表示。 (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 升作单位。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 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 1 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 1 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 1 升略大,因为通常不 会装的满满的。 3.感知一升有多少。 ( 1)认识量杯。 (出示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 1 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 1 升。 ( 2)实验 将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4. 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 1 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 1 升需要喝水补充。 1 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 1 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 1 升水可以倒几杯。 学 生活动二 哪些容器的容量比 1 升大,把 1 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活动三 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 你估计一下 1 升多还是少。 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 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学生交流试验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并注意记录。 学生根据水位估计较大容器的容量。 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认识 1 升( p1314)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 13 页~第 14 页。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升与毫升
相关推荐
同时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 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吗。 请大家先在图中找一找,思考下列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暂停) 流程 3:反馈交流 师:大家在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了吗。 我们来看(同时课件演示) 师:看懂了统计图上的数据,下面的几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从统 计图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是每隔
7、)取 中点为 O, 中点为 G,连接 G,C,面 面 面 面 G平面 G ,34 2 833(2)证明:由(1)知 G,G,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EE, 面 G平面 O ,平面 C平面 平面 面 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若直线 a 不在 内,则 a;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内,则 l ;若直线 l 与平面 平行,则 l 与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
想做做 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1.填表。 一个因数 5 5 5 5 5 5 20 另一个因数 4 4 3 4 10 4 4 积 20 师:现在我们不用计算器计算,大家会直接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完成这张表格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书上填一填,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暂停) 流程 9:交流想想做做 1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一个因数 5 5 5 5 5 5 20 另一个因数 4 4 3 4
出示的正确答案。 从左往右三个图形的对称轴分别有 3 条、 4 条、 5 条,最后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流程 6:想想做做第 3 题 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 3 题)刚才同学们练习了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下面再试着画出方格图上这两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边画边体会对称轴两边图形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学生练习
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 流程 11:想想做做 4 课件出示 师: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暂停) 流程 12:交流想想做做 4 师: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 64 8 + 36 8,可以同时计算 64 乘 8 和 36 乘 8,等于 512 加 288
想到了哪些成语来形容黄河。 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 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学生点评,教师相机点拨。 再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节。 三、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一)读 过渡:看着汹涌激荡的黄河水、听着震耳欲聋的波涛声,令人不寒而栗。 而这时,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中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汹涌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 羊 皮筏子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