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内容摘要:
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 流程 11:想想做做 4 课件出示 师: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暂停) 流程 12:交流想想做做 4 师: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 64 8 + 36 8,可以同时计算 64 乘 8 和 36 乘 8,等于 512 加 288,结果是800,这一题, 64 乘 8 表示 64个 8,加上 36个 8,实质就是100 个 8;第二题,( 64 + 36) 8,先算括号里面的 64 加36得 100,再算 100 乘 8得 800,这一题, 64与 36的和乘 8,也表示 100 个 8,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结果也相同,但很显然,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组的两题也是,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实质上是一 致的,结果都是 500,但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暂停) 第四段:小结、作业 流程 13: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它就是乘法分配律。 在有些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猜想 验证 归纳 应用 (65+45) 5 = 65 5+45 5 (32+45) 3 = 324 +45 3 (13+10) 2=13 2+10 2 „„ (a+b)c = ac +bc 先和 先两个积 教后反思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流程 流程 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探索得出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大家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看练习。 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40 + 7) 12 = □ ○ □ ○ □ ○ □ 29 56 + 56 31 =(□ + □ )○ □ 师:这几道填空式题。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暂停) 流程 2: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40 + 7) 12 = 40 12 + 7 12 29 56 + 56 31 =( 29 + 31 ) 56 师:我们来看答案,同学们是这样填写的吗。 对,依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a+b) c= a c+ b c(同时课件出示) 二次备课 流程 3:情境引进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我们继续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怎样列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暂停) 流程 4:算法探究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列式为:课件 出示算式: 32 102 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32 乘 102 的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暂停) 流程 5:算法交流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 我们来看看小青椒和小番茄是怎样算的,先看看小青椒的算法。 课件出示小青椒小青椒:我用竖式算: 师:再来看看小番茄是怎样算的 , 课件出示小番茄:我用口算, 100 件是 3200 元, 2 件是64 元,一共是 3264 元。 师:小番茄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根据小蕃茄的想法,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试一试,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然后同 桌互相说一说。 课件出示: 32 102 = 32 ( 100 + 2) = 32 □ + 32 □ = =(暂停) 流程 6: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 32 102 = 32 ( 100 + 2) = 32 100 + 32 2 = 3200 + 64 = 3264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我们来看,依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32 乘 102,可以把 102 分成 100 加 2,用 32 分别去乘100 和 2,再把两。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
相关推荐
出示的正确答案。 从左往右三个图形的对称轴分别有 3 条、 4 条、 5 条,最后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流程 6:想想做做第 3 题 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 3 题)刚才同学们练习了判断轴对称图形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下面再试着画出方格图上这两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边画边体会对称轴两边图形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学生练习
容器) 二、认识容量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 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学生交流,并明确 杯子有大有小,杯子大能盛得水多。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 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 为什么。 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同时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 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吗。 请大家先在图中找一找,思考下列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暂停) 流程 3:反馈交流 师:大家在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了吗。 我们来看(同时课件演示) 师:看懂了统计图上的数据,下面的几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从统 计图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是每隔
想到了哪些成语来形容黄河。 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 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学生点评,教师相机点拨。 再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节。 三、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一)读 过渡:看着汹涌激荡的黄河水、听着震耳欲聋的波涛声,令人不寒而栗。 而这时,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中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汹涌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 羊 皮筏子是什么样子的。
2、如三棱柱的三条侧棱,故 C 不正确;l 1,l 2,l 3 共点时,l 1,l 2,l 3 未必共面,如正方体中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故 D 不正确3若 P 是两条异面直线 l,m 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 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 l,m 都平行B过点 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 l,m 都垂直C过点 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 l,m 都相交D过点 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 l,m
3、有x y z (x,y ,z R),则 x2,y3, z2 是 P,A ,B ,C 四点共面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 x2,y3,z2 时,即 2 3 2 , 则 2 3( )2( ),即 3 2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 P,A,B,C 四点共面;反之,当 P,A,B,C 四点共面时,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m n , 即 m(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