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1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 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 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值各异,说法错误。 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 选 A 项。 答案2013课标卷,39(1),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 年 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 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最新海量高 4、”等知识。 再次,本题答案应采取“态度理由”的模式。 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 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 6、喜爱,符合题意入选;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符合题意入选;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述错误,排除;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故答案选 B。 答案2015江苏单科,21, 2 分)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8、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不同文化的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2013安徽文综,9,4 分)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 9、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 解析本身错误,地域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的发展,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融合统一” ;材料中“不同区域滋养了三种不同文化” “三种不同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符合题意。 答案2012北京文综,26, 4 分)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 2 158 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最新海量高中 11、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 (“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 ,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 , “去”即是“弃” 、 “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 13、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等方面分析。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92014山东文综,42(2),8 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 年俄罗斯“中国旅游 15、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示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对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02013北京文综,41(3),7 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解析该题首先明确设问要求:(1)知识范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2)设问角度:如何理解。 其次,应调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和作用”的知识。 再次,本题答案应采取“知识理解”的模式。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