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4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队,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利用规律用兵的体现,答案为 B;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重要但非起决定性作用,错误。 答案2016课标卷,23, 4 分)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 4、,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B C D解析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当选;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 答案2014课标卷,20, 4 分)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B C D解析错误,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 错误,物质与意识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区别。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变精神” “精神变物质” ,故当选。 答 6、的形成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答案2013课标卷,21, 4 分) 2012 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 B C D解析“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缩小了意识能动性发挥作用的条件;“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 7、能源具有重要意义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只有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才能实现,错误,当选。 答案2014课标卷,21, 4 分)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 9、,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获取有效信息,找出对应的哲学道理。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必胜信念。 ”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11、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 5 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 80 分;如果答对 4 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 100 分,还另加奖励。 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 12、加深入人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的解答可以从上述观点的合理性角度分析:首先回答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然后分析不同教学观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同,从这个角度看,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有道理的。 但是应该认识到,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从上述观点的最新海 14、面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B 卷地方卷10(2016江苏单科,26 ,2 分)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2017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4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 2)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有什么关系呢。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就是要计算什么。 怎样算。 1题 3 (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X高 学生自己算一算。 然后交流,评讲对否。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校对。 请学生算一算,这个圆柱 你认为圆柱的表面有几个面围成的
2、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时,我在现场。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班级召开 “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
3、后知重在行,所以C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 D 不当选。 故选 B。 答案2012江苏单科,25, 2 分)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 “慢旅游” “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解析B
2、展的成就,故材料不能体现。 且说法错误, “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夸大影片热播的作用,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一剧热播只能表明韩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尊重而非认同。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该剧因反映中国发展成就而热播,表明符合题意。 答案2016课标卷,39(2)(3),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 11 月
照板演说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板块三】 教师:光靠眼睛看,能不能确定哪个杯子里最多。 那用什 么方法可以不把饮料倒出来又能准确的知道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教师启发:要想分别求出三个杯子里饮料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发现饮料放在圆柱形的杯子中,本身的形状就是圆柱形的,求饮料的体积,就 适当引导:算式中的“ ∏”可保留,不参加计算。 三个算式中比较出来吗。 讨论解答练习七第 3题。
面大小的关系。 ( 3)用双手摸侧面 , 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并板书: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 两个圆柱。 ( 1) 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2) 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 , 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先画出一条 学生先在小组内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