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内容摘要: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 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让我们的假想一切皆有可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 “奇妙的克隆”。 二、走近“克隆”,探究“奇妙” 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问:说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明确:课文使用四个小标 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再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自述解读,走近克隆。 ⑴小组合作,研读第二、三部分。 选择其中一种克隆动物,用自述的说话方式,介绍它的来历,尽量表现出它与其它克隆体的不同之处。 句式:我是克隆鲫鱼(小灰鼠、绵羊“多利”„„), „„ ⑵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师生补充点评。 循文解义,众说克隆。 问:认识了科学家探究克隆的实验,你能比较准确地说明什么是克隆吗。 细读第一部分回答。 示例: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克隆的突出特点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克隆是指靠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或从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而培育出具有的相同遗传性状的一群个体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凡来自一个祖先,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繁衍后代的无性繁殖技术叫克隆。 生师互疑,探究“奇妙”。 可能出现的问题: ⑴课文不是文学作品,第一部分却插入孙悟空拔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有什么意图。 明确:孙悟空用猴毛变猴的例子形象化说明古人关于克隆的设想,用神话小说来诠释新兴科学技术 ,增加读者对克隆的感性认识,使文章生动有趣。 这是“文学想像”和“科学实验”作类比。 ⑵“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4
相关推荐
三、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四 、总结全文 五 、作业 1.揭示课题。 2.审题: ( 1)什么叫“精读”。 什么叫“略读”。 (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 1)要有一定的速度; (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 3)在自己 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组织交流。 3.指名分节读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如果要了解两个国家在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的变化情况,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师:那我们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引入新知 ,大家认为用两个统计图比较,好不好 生 1
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你能举出几个最简分数吗。 学生判断 4/ 5/10是最简分数吗。 然后思考:你能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吗。 学生回答,教师配合讲解约分书写格式。 2 出示例 2:把 12/30约分。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指名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 1)逐次约分法(用 12 和 30 的公约数 2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再用 6和 15的公约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 结果是 2/5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小黑板出示) 浏览 浩如烟海 精读 梗概 走马观花 略读 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段。 ( 1)什么是精读 ?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 ?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 2)齐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么不同。 生答后师告诉学生:例 2中 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师指图让学生根据横轴和纵轴上标出的数,说说它们分别表示的是第几列或第几行。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 生答后师追问:这里的 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3)小组讨论交流:儿童乐园等其它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 4)观察比较。 儿童乐园与
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 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74 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 7000 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1987 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百度文本 】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