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课后习题答案内容摘要:

《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 语音”习题答案“语音”思考和练习一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 p。 2舌尖后清擦音是 舌尖中浊边音是?。 4舌尖后浊擦音是 r。 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 j。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k:舌根、送气、清、塞音2尖后、送气、清、塞擦音3. n:舌尖中、浊、鼻音4. x:舌面、清、擦音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京(?) 沪(h) 津(?)吉(?) 黑(h) 晋(?)蒙(m) 鲁(?) 苏(s)皖(?) 闽(m) 赣(g)鄂(?) 湘(x) 粤(?)琼(q) 陕( 甘(g)青(q) 新(x) 川(d) 黔(q) 台(t)七、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 n、?的发音有困难,就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 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分辨?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 n、?的字音读混了。 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 要读准 n、?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 n、?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 因为 n、?,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 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 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 n。 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 至于哪些字声母是 n,哪些字声母是?,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 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 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 (如沦、伦、抡、轮等)。 如果要记住声母 n、?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 zh、ch、 z、c、s 分辨不清,下列词语的读音相混:战歌赞歌,木柴木材,诗人私人。 试简述分辨zh、ch、 z、c、s 的方法。 这两组声母中的 zh、ch、z、c 都是清塞擦音,其中 zh、z 不送气,ch、sh、s 都是清擦音。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 zh、ch、 z、c、s 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 根据它们的主要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就能较快地掌握它们的发音。 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 gk 同:舌根、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 同:清、擦音。 异: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根音。 3、z 同:不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4、bp 同:双唇、清、塞音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 同:浊、鼻音。 异: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 6qc 同: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面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略)“语音”思考和练习三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不是 i、u、ü 或不以 i、u、ü 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i 或以 i 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 或以 u 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 或以 ü 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 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 n、韵尾的韵母。 四、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十个,即 a、o、e、ê、i、u、ü,它们都是单元音构成的。 前七个是舌面元音,接着的两个是舌尖元音,末一个是卷舌元音。 舌面元音的发音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1)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 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 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 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另外,舌尖元音、卷舌元音的发音分析如下:是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不圆唇。 是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不圆唇。 央元音,口形略开,舌位居中,不圆唇。 在发 e?的同时,舌头向硬腭卷起,就形成 、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 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 1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2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4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5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6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 en、in、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搞,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分化风化,地震地政,禁止静止,不信不幸。 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 en、in、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 en、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 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 n、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 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 n、发音入手加以改正。 n 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 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 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 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 n 的发音。 九、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 i、ü 的发音分辨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里程旅程,移民渔民,饥民居民,拟人女人。 试说明分辨 i、ü发音的方法。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 i、ü 分辨不清,主要是没有发圆唇元 ü 的习惯,往往把ü 或以 ü 开头的韵母读成 i 或以 i 开头的了。 这两类韵母的主要区别在于 i 是不圆唇音,ü 是圆唇音。 对 ü 或以 ü 开头的韵母,在发音时注意把唇拢圆,经常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十、韵母调查例字: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韵母,然后整理出一个韵母表来。 同时按一种方言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标音,然后整理出一个方言韵母表。 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 (略)“语音”思考和练习七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 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A念成ta或t a,意思不变。 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 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二、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以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为标准归纳出来的,而辨义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 把一些不同的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替换比龟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伺一个音位了。 例如,在普通话里 (爸)和 (怕)韵母和声调都完全相同,但意思不同,这是因为这两个音节的声母不同,两个声母不能互相替换,也就是说 b 和 p 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应归纳为两个音位。 其他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见下题。 三、什么是互补分布?什么是音感特征?二者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来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互补分布指的是音位不同条件的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 所谓音感特征指的是当地人对某些音在听感上的差异。 就这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来看,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当然,也应尽可能地照顾。 四、什么是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音位的变体。 音位跟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如,普通话里的a(音位),当它处在 n 前的时候读a(如“安”,处在 n。 前的时候读(o)(如“昂,a?),单用时读A(如“啊”A”。 因此我们说aaA都是o的变体。 五、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何在?凡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凡是无条件的,即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作“自由变体”。 例如普通话里的aA a是o的条件变体,因为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在零声母合口呼的音节中,可以把开头的音自由地念成w或?而不影响意义,所以w和?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 第三章 文字 “文字”思考和练习一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 汉字用笔画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