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内容摘要:

2、”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故 A 符合题意。 B、D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2.(2016课标全国,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破坏,而苏联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所以受危机的破坏较小,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不是苏联吸引美国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1928 年,斯大林推行第一 4、世纪 30 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 A 项。 B、C 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项与题干中粮食出口增加相矛盾,排除。 答案2014课标全国,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 题干历史现象中在苏联工业化的初期“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显然借鉴了新经济最新海量高中 6、标全国,33)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料、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 年”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 A 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 B 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 一论断是为了维护斯大林模式。 选择 D 项。 答案中教学资料尽 9、念,故正确。 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2013江苏单科,19)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月提纲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 B、D 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 A 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 因此正确答案选 C。 答案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3.(2016浙江文综,22)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 11、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项表述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 B 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符,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2015广东文综,22) 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府禁止买卖粮食 9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