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内容摘要:
2、”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故 A 符合题意。 B、D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2.(2016课标全国,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破坏,而苏联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所以受危机的破坏较小,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不是苏联吸引美国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1928 年,斯大林推行第一 4、世纪 30 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 A 项。 B、C 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项与题干中粮食出口增加相矛盾,排除。 答案2014课标全国,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 题干历史现象中在苏联工业化的初期“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显然借鉴了新经济最新海量高中 6、标全国,33)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料、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 年”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 A 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 B 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 一论断是为了维护斯大林模式。 选择 D 项。 答案中教学资料尽 9、念,故正确。 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2013江苏单科,19)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月提纲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 B、D 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 A 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 因此正确答案选 C。 答案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3.(2016浙江文综,22)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 11、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项表述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 B 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符,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2015广东文综,22) 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府禁止买卖粮食 920。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相关推荐
注意活动的目的。 因此,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的了解上,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信息载体整合 学习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特别在美术课中,课件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卡通形象,都是丰富学生视觉,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候去上,那么就容易把颜色混在一起,造成画面浑浊,脏的感觉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控制好水分,一般在半干的时候衔接另一块颜色比较好。 画好的颜色要依稀看出铅笔的线条。 ,体现铅笔淡彩的特点。 家装配色 没有难看的颜色,只有不和谐的配色。 在一所房子中,色彩的使用还蕴藏着 健康 的学问。 太强烈刺激的色彩,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或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家庭 装饰 的用色并不难。 餐厅 蓝色
宫博物院。 提问 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 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 提问思考:出现的宾客较多。 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是 “ 听琵琶演奏 ” ,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 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3’ 三、绘画练习 20’ 四、 小结。 5’ 一、 寻找春天的色彩: 寻找春天的风景图片。 展示收集来的图片。 二、 感受春天的色彩: 谈一谈春天,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找一找春天的色彩。 三、 表现春
下列句子中,没有表达青春积极的人生追求的是 ( ) A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及时当行乐,潇洒走一回 D劝君 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小华从上了中学后,不再愿意让父母看自己的日记,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袒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说明他() A 开始出现独立意 识 B 思想趋向成熟 C 有了闭锁心理 D 有了坚强意志
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 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