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答案)内容摘要:
3、错误;敌对意识时而淡化,时而加剧,故 D 项错误。 答案2016课标全国,35)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钢联营建立于 1951 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 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 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 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排除 D 项。 答案 5、子 出使莫斯科等。 1948 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 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合国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电影主题的转变和美苏冷战有关。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美国采取各种措施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都是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正确,故选 A 项。 联合国成立和美苏关系变化无关,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是 1961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 答案2015四川文综,12) 右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 7、”。 其目的是()0 世纪 40 年代末,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立,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 A 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故 B 项错误;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没有转移,故 C 项错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D 项时间上不符。 故答案为 A 项。 答案2014福建文综,23)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图片中的美元标志及苏联镰刀斧头标志可知此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美国出台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经济并妄图控制西欧;由图片中“让西欧 8、重新强壮起来”可知欧洲此时随着经济实力的崛起,想要摆脱美国控制,与此主题最相符的是 C 项。 A、B、D 项均与图片主题不符合,排除。 故答案为 C 项。 答案2013广东文综,23)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歇尔计划应是美国援助欧洲的内容,排除 A、C 两项;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 B 项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发起并组织的军事组织,故选 D 项。 答案2016江苏单科,23) 1946 年,美 10、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 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1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 “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 “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依据两极格局形成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 “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的信息归纳。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结果来回答“共同之处” ;第二小问, “凯南的长电报 ”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以及美苏意识形态不同来回答, “诺维科夫报告”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从美国国家性质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 13、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 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 18 19 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答案)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对照能力。 归纳总结 [ 遗传的概念。 阅读“小辞典” ,根据上图举例说出几个生物的性状。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 ,在形态结构 ,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 ,这种现象叫遗传。 长臂猿母子的眼睛都是圆的。 眼睛的形状就是一个性状 .父子的嘴形状很相 ,嘴的形状也是一个性状。 培养学生的分析 ,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探究 2: 仔细观察一组谷穗照片。
3、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 D 项。 A 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意不符;B 项是对外贸易政策,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项自愿减少耕地是生产者自己的选择,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2014大纲全国,23)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
讲授型模式向我要学 、 我要做 、 我要说 的学生探究型模式转变 , 整个课堂 90%的时间是学生说 、 学生做。 通过问题情景的 层层深入, 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现了开放的、合作的、创新的、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大家在轻松中学,在动态中学。 较好地体现了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课程理念 : 从生活走向物理 , 从物理走向生活。 STS
,一部分体积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这种状态称为“漂浮”; ( 3)若将铁块放入水中,铁块将会向下运动,这种状态称为“下沉”,铁 块最后会下沉到容器底部; ( 4)将灌满水的小气球( 小气球内要尽可能灌满水,不留空气,必要时还要在口处绑一些细铁丝,否则不易浸没在水中)扎紧口,轻轻 放入水中, 小气球 会停留在水中任何深度处,这种状态称为“悬浮”。 还可以让学生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实例
4、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呈现向日本、亚洲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份额比例的变化,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秩序是否稳定,故 A 项表述不确切;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是美国,但美国的贸易量所占份额基本不变,排除 B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