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内容摘要:
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观察、比较小车的运动情况。 怎样减小摩擦呢。 猜想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尝试性的解释,推测实验结果,指示探究方向。 该实验如何设计,学生感到比较困难。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寻求探究的思路。 从 “不受摩擦力 ”到“减小摩擦力 ”是一个较大的思维转折,其中渗透了 “理想实 验 ”的 思想。 在此,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当实验 结 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完全可以想出办法:让小车分别在毛巾、纸板、玻璃等不同表面上运动。 教师进一步追问:怎样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起来。 学生会简单的 想到:用力推啊。 师:若每次的推力大小不同,小车开始运动的速度不同,我们还能比较出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吗。 (此时教师可边演示边讲解,以帮助学生思考)。 因此我们还要控制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此时教师出示一个斜面以示启发,学生便可较容易的想出:我们可以让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由下滑,注意不能给小车力,保证小车在到达水平轨道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让小车分别在毛巾、纸板、玻璃等不同表面上运动,观察、比较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困难应给予适当点拨) 4.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实验,并把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较小或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选填“短”、“较长”、或“很长”) 毛巾 纸板 玻璃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分工和合作。 5.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后,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⑴小车在三种水。粤沪版八年级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
相关推荐
(b)图中,两个力不符合“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条件,不是平衡力;在 (c)图中, F1和 F2完全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在 (d)图中,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在 (e)图中,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 所以只有 (c)图中的物体能处于静止状态。 学完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将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与牛顿第一定律对比,并对二力平衡作一个简要的小 结:从理论上讲
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建议同学们用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对于提供的实验器材感到不能满足的,还可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 [学生实验 ]: 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 导。 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过程,并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电脑演示 ]:
4、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呈现向日本、亚洲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份额比例的变化,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秩序是否稳定,故 A 项表述不确切;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是美国,但美国的贸易量所占份额基本不变,排除 B 项
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 8)一列队伍长 50米,行进速度 ,经过一座 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 ) A 60s B 40s C 50s D 80s ( 9)某自动扶梯用 20s 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 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 ) A、 50s B、 10s C、 12s D、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堂巩固: 已知小明家距离学校 600m 远,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了 200s,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 求: 解: 答: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s 内通过 25m 的路程,那么它 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 一辆行使速度为75 km/ h 的汽车与一列行使速度为28 m/ s 的火车,到底谁更快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画出这个力示意图和它的力臂。 )作出动力最小值的图示。 引导学生通过确定支点,确定动 力作用点,确定动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 这是对杠杆知识的深化和拓宽。 在我有限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和类比迁移,综合出了这类杠杆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从特殊到一 般的研究方法,既是使学生回忆、理解杠杆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灵活多变、设置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