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2内容摘要:
[来源 :学 .科 .网 ] 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 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分启发学 生思考问题。 同时,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问题,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感 受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 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以多媒体作为平台演示 人类探索宇宙的。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2
相关推荐
来“ 模拟万有引力实验”,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学生自带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图 5— 21( a)实验,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观察,感受万有引 力的存 在。 (三)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师在上面的“模拟万有引力实验”的基础上设疑:当小球的速度加快时,你感受的拉力有什么变化。 你们猜想能出现什么现象。 生实验师提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实验完成后请学生作答。 进一步设想当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候绳会断
2、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背景和原因都需要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第(1)问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美、欧、俄国三者状况。 第(2)问原因仍要结合当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
学重点、难点】 “两说 ”提出的历史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 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来源 :学科网 ]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 人猎奇,发人深思。 宇宙到底有多大。 人们能 不能飞出地球去。 板书:飞出地球 [来源 :学科网 ZXXK] 二、进行新课 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
2、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 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1)问
mm==103m 1μm==10 6m 1nm==109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还有 :卷尺、直尺、三角尺、 米尺等。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 到 “ 三会 ”。 ( 1)会观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 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 2)
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 实验 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 “ 电子 ”。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 —— 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浏览,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㈢、原子的结构模 型的建立( 25分钟) 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