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内容摘要:
2、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 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1)问,从改革的标准、观念、目的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世家大族地位、民族交融、国家统治等方面分析。 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 4、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 “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第(1)问,依据材料从改革庙号、祭祀祖庙、突出同姓贵族、不违儒家礼制、降爵位等级等角度组织答案。 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接受汉族文化、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等角度回答。 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 6、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 如“熙宁通宝” “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量等角度解答。 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币制统一、范式固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终止了五铢钱长 7、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2015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 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 ,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 ;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 9、吏治、社会矛盾等角度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5.(2014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 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 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 1 000 多条, “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 11、,把两段材料前后对比,逐句解析第二段魏晋重大改革的后三句材料内容。 与第一段体现的魏晋前法律繁杂界限模糊相比,魏晋后则删繁就简, “行政法”和“刑法”分离等,最后一句则表明新律突出了等级伦理的内容。 第(2)问,结合材料关键语句即可。 如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表明儒家思想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反映儒家伦理观念明显法制化的特征。 答案(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独尊儒术 ”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 13、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解析注意答题时要利用好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才能把要点归纳全面。 第(1)问,据材料东晋以后“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 “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等信息可总结孝武帝改革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的时代背景。 第(2)问,据材料“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改革是山泽管理有了有章可循的制度,可以缓解矛盾;“按官阶等级设限” “依 14、品级递减”说明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在当时战乱频繁,人口南迁的背景下,改革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答案(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近代中外重大改革7.(2016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 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 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 16、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得出当时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根据材料信息“1904 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服股期 3 年”得出有固定的服役期限。 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创办了近代化的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中“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可得出新军后来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 答案(1)特点: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2)影响: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8.(2013课标全国,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 年 1 月 29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相关推荐
[来源 :学 .科 .网 ] 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 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 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分启发学 生思考问题。 同时
来“ 模拟万有引力实验”,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学生自带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图 5— 21( a)实验,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观察,感受万有引 力的存 在。 (三)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师在上面的“模拟万有引力实验”的基础上设疑:当小球的速度加快时,你感受的拉力有什么变化。 你们猜想能出现什么现象。 生实验师提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实验完成后请学生作答。 进一步设想当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候绳会断
2、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背景和原因都需要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第(1)问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美、欧、俄国三者状况。 第(2)问原因仍要结合当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
mm==103m 1μm==10 6m 1nm==109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还有 :卷尺、直尺、三角尺、 米尺等。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 到 “ 三会 ”。 ( 1)会观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 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 2)
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 实验 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 “ 电子 ”。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 —— 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浏览,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㈢、原子的结构模 型的建立( 25分钟) 提出问题
些问 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分子”。 二、新课教学: [来源 :Z+x x +k .Co m]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96至 97 页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 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