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源3内容摘要:
们和科学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 实验 19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 “ 电子 ”。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 —— 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信息浏览,了解电子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 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㈢、原子的结构模 型的建立( 25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 电子发现后,科学家就思考:电子带负电,而生活中物体通常是不带电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讨论: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有何重要意义。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于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 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强调: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物理模 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经过实验的验证。 请同学们和科学家一起猜想一下原子的结构,并 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下面我们观察当时科学家提出的非常著名的两个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摸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 比较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和那种模型相似,这两种模型那一种正确呢。 如何判断。 实验的验证。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3“解剖”原子源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