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2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答案)内容摘要:
2、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艾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质询的态度、时间、频率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立足权力的制约方面分析。 第(2)问,从民主监督、工作效率、民主制度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 4、” (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信息“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说明重视法律;根据材料中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描述可得出主张学习西方;根据材料信息“美国礼义富足 ”“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 6、符合实际。 3.(2016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5 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 ”“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 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 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 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 袁公既有其 8、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 4.(2015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 年 9 月 23 日)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 9、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 年 10 月 10 日)(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由受国民党领导到党派平等。 第(2)问,原因可从抗日战争 11、。 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 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 13、8 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 年(宣统二年)11 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 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 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 年 5 月,责任内阁成立,13 名国务大臣中满人 9 人, 15、结合材料“皇族内阁”体现出的预备立宪的欺骗性及形势发展得出结论。 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的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7.(2014课标全国,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 年 3 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 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16、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 在陕甘宁边区,1941 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 3 592 人,占总数三分之二。 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1940 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析总结;第二小问,从“三三制”政权的构成分析。 第(2)问,结合第(1)问的原因作答。 答案(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2017版高考一轮AB卷 专题(2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