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内容摘要:
(增大/不变/减小 ). 8.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 3211所示,平面镜 M放在平板上,E、 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 ON转动。 ( 1)如图甲,当 E、 F在同一平面上时。 让入射光线 AO沿纸板 E射向镜面,在 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 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 AO向 ON靠近,则 OB (选填 “ 靠近 ” 或 “ 远离 ” ) ON。 ( 2)如图乙,以法线 ON为轴线,把纸板 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别出光的反射现象;能够辨别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辩证地认识两种反射给我们的生活来的便利后危害;本节的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光的反 射定律,该定律可简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图是本节的难点,请同学们课下做些练习,对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图 328 图 329 图 3210 图 3211 课时作业卷 课后归纳 1.法线的作用和意义: 法线是人们为研究反射现象时引入的一条位置参考线,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光路图中用虚线表示。 在几何上,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或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的对称轴。 2.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1) 定律的叙述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两角大小 的变化是对应的,入射 角增大(减小)时,反射角也随之增大(减小);入射角为 0时,反射角也是 0,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重合。 ( 3) 对于光的反射规律,不但要知道内容,而且要掌握探究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同时还要注意在实验时应多次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 ,以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 1)镜面反射不只是发生在镜子表面。 平静的水 面 、抛光的金属 面 、光滑的黑板和家具 面 都可以 视为镜面。 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仍然遵守反射定律。 经典例题 例题 1 画出图 3212 中 入射光线 AO的反 射光线 . 图 3212 解析: 首先过 O 点作出反射面的垂线,即法线,然后根据 反射光线和 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 标出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的 箭头 、( 2)法线要画虚线、( 3)画图时可以不用量角器,但反射和入射光线相对法线要基本对称。 答案 :如图 3213所示 例题 2 小明同学用如图 3214 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 ① ; ②。 解析 : 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本题中 能利用光屏表面的漫反射来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由于 光屏 可折转 , 因此能够方便的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答案 :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图 3214 图 3213 图 3212 例题 3如图 3213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解析 :由于玻璃表面比较光滑,玻璃外墙能对射向 表。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
相关推荐
差异就叫测量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 小。 (2)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解析第(1)问,从国家发展、民族政策、疆域活动等方面组织答案。 第(2)问,“功”从国家统治、民族融合等方面回答
3、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初期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显然是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项、D 项不符合当时实际;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2014课标全国,31)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从对物理学的巨大作用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爱物理。 【教学理念】: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并能解 释有关现象。 2、 知道物理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的了解,感受物理、亲近物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体会到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卓著功勋
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一 :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 (有的同学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是笔帽跟着纸条走。 )教师演示: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
是 lmm;在读取测量数据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可知: 左 端对应刻度 为 右端对应刻度比 多,比 少 ,接近于 cm.。 【 答案 】 、 或 【 例题 2】 如 图 122 所示,利用厚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A 是错误的,使用时忽视了此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不在尺端 ,木块左端没有对准 零刻度线;使用厚刻度尺时,尺应立起来将刻度线紧贴着木块,故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