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4内容摘要:
难的小组参考。 教师将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投影到屏幕上。 对实验的进行点评,表扬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 6.教师提问。 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想好后回答: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 AB 两点、 BC 两点、 AC 两点,测量电压值。 并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生答:连接实物过程中开 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好实验准备记录。 学生做实验。 学生将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表达式: U=U1+U2。 串联时当两灯型号相同时,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两灯型号不同,灯两端的电压不同。 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1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4
相关推荐
它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其中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 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因为实验器材只有一根金属丝,这样只能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与温度的关系,而无法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之间的关系。 【 答案 】 C 2.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判断 精析:
U/V 电流 I/A ( 1) 2V ( 2) 3V ( 3) 4V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 2)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情况 取 R 两端的电 压为定值,如 U=2V。 在实验中,要保持电压不变。 取电阻分别为 5 欧、 10欧、 15 欧接入电路,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 实验次序 电阻 R/欧 电流 I/A ( 1) 5 ( 2) 10 ( 3) 15
时间内做的功定义为功率。 [板书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师:如果用 P表示功率,对比速度的计算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 P = W / t。 [板书 ]功率的计算公式: P = W / t。 师: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生: J/s。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就是 J/s,后人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对物理学的贡献
3、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渡湘江从“南窜” “北流”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 “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2)不同点: 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
3、火” “我”为描写对象,明确立意,合理想象,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不超过 70 个字。 答:_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围绕“高楼” “灯火” “我”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答案可多种多样。 要注意表意完整,描绘出一个场景。 答案闪烁的霓虹灯,诉说着高楼大厦里人们的冷漠。 庞大的水泥森林像一只沉默的巨兽吞噬着这里的欲望与灯火,我独自体味着冷清与落寞。 4
各小组讨论 ,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 :① 电源正极和甲灯之间的电流。 ② 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 :① 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 ② 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 ③ 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 ,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 (下面电路图中的 A、 B、 C点 )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选定的三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