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内容摘要:
3、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渡湘江从“南窜” “北流”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 “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2)不同点: 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016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 凌波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 5、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角度考虑,诗人说荷花“有意” “无情” ,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一写早晨的荷花,一写傍晚的荷花,也兼用了对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笔下的荷花生动形象,韵味无穷。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 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联“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是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爱莲说则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的体现。 答案(1 7、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答: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 结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是否照应标题;是否承上启下;是否存在转折;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垫;是否以景结情;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解答此题,先回答运用的手法拟人,再回答如何运用拟人的:作 9、,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4.(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题。 点绛唇丙寅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 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暝鸦接翅啼榕树” ,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答: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11、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标题中的“丙寅” 、注释和诗中的“暗”“啼” “故人” “消残暑”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答案(1)以 “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 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对时局黑暗的感慨。 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故人何处。 ”表达出对故人的挂怀与思念之情;。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