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四善良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很多人生观、价值观的普遍性内容,我们不是没有价值,缺乏的是主体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因此,我认为文学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设定学习目标,我想既符合文章 实际,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我将第三个学习目标设定为:引发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只要学生读完这个作品之后,对善良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进而形成比较独立的看法,我想就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了,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分辨一般意义上的善恶,我想无须担心他们会走向异端,他们所要做的是就是思考,以及思考后的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上的思考永远比课堂上的结论重要,没有答案的课堂并非一概坏事,反而会更具精神张力和筛选空间,这也许就是作品的“立人”意义。 综合来看,本课 的学习目标如下: ( 1)正确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 ( 2)欣赏文中的精彩语句。 ( 3)引发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三、关于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在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呢。 怎样学习才能积极欢乐高质高效呢。 这其实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像《善良》这样具有很大讨论空间(内容、语言、思考等方面)的文章,我打算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进行,在对话中提出问题,在对话中领会文章,在 对话中激发思考,在对话中产生疑问,在对话中研究问题。 根据这三个学习目标以及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本课的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就是思路、观点、语言和讨论四大内容,学习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阅读 —— 感受 —— 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