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 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 第二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内容、问题、讨论、结论) 一、课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边,并将一些不甚了解的字词也做了确定,我还让同学们回去找出你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讨论。 二、故事简述 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 ,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喜剧,不同时代的人总是要记录、评述、解说的。 大圣人孔子就用了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了,也不是没有褒贬,但他的春秋笔法再高明,再有情感,总也说不清,这不过是新闻标题而已。 比如,郑伯的“伯”如何解释。 根据伯仲叔季的排行释成兄长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哥哥克了段弟弟。 那如果理解成爵位的话,这句 话的意思就是郑伯爵克了段叛逆。 有的同学问段的结果(或叫下场)是怎样的。 是死了还是流浪远方。 题目上只有“克”这个字,相当麻烦,到底是打败,打垮攻克还是杀掉了,再如“于鄢”,古人说,鄢,远也,在很远的地方哥儿俩怎么会决战一场呢。 再看看地图(幻灯展示地图)怎么会呢。 这许多的的疑问都令人难解 其实古人也看不懂,所以左丘明就用了 541个字来解释了一下,一下变成了一篇小说,是吧。 左丘明的解释正确与否,合乎孔子的原意吗。 (他的思想与孔子是否一致。 )令人关注。 后代的人受不同的世界观的影响,带有不同的目的,会有 不同的看法,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解读《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的呢。 三、课题简说:(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由简到难进入课文的研读,形成共同关心的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们这样带有一定的问题搜集信息资料经过反复阅读,解决了问题,这也就是研究性阅读。 我在大家的疑问中选取了频率最高的十二个疑问作为第二阶段阅读的小课题,印给了发大家。 同学们也都选择课题进行了深入的阅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因为人数问题,每人不能超过两分钟。 四、论文交流 ( 15分钟),分小组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解决一些 大家看法一致的问题,留下一些一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五、评论阶段 ( 10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的交流很好,阅读很深刻,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新意。 总体上都围绕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庄公这个人”。 这也是大家提问人数最多的一个问题。 可以说每个人提的问题都和对这个人的评价有关; 教师:庄公形象讨论。 《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用了(出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他邑唯命” (四字毒甚) “焉辟害” (毒甚)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庄公之心愈毒矣) “无庸,将自及” (毒甚) “不义不暱,厚将崩” (更加惨毒矣) “尔有母遗,衣我独无” (非复前日含毒恶甚) “其乐也融融” (则知其前之阴毒也) “其乐也泄泄” (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 “毒”字用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 教师: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 A 阴险狡诈 B 老谋深算 C 心机深。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四 .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 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
(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很多人生观、价值观的普遍性内容,我们不是没有价值,缺乏的是主体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因此,我认为文学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设定学习目标,我想既符合文章 实际,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我将第三个学习目标设定为:引发学生有意识地对善良进行思考。 只要学生读完这个作品之后,对善良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进而形成比较独立的看法
2、梗中无氧化物酶3.(2016北京卷,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化为 过程()2015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2015海南卷,3)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 叙述,错误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6.(2014福建卷,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一点都不影响“等待”的存在,是的,它仍然是一个不会离开任何人的问题。 因而,《等待戈多》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 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它,因为解读它的同时也是在解读我们的生活状态,这种解读在我看来依然十分的必须,因为它靠近一种本质。 我甚至觉得,各家试图找出“戈多”的真实身份是一件比“等待”本身更加荒诞的事情,所以我不很赞同许多研究者的做法,但我并不需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工作,因为劳动本身是美的
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 1964 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 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 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 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 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3、2016广东六校联考)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都能合成 生的 用于过程中 还原4.(2016河南郑州二模)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最新海量高中、H、O 、 、酶 2 和酶 3 2016长春调研)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 X、Y、M、N 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 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