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33飞向太空3内容摘要:
近 50年的太空探险之路,其间的大 小航空事件不胜枚举。 在学生看录像之前,教师要做一 定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来源 :学 +科 +网 ] (1)人类为何要冒很大的风险实现太空遨游 ? (2)太空探险有何积极的意义 ?有消极的影响吗 ? (3)太空探险与人类生存有何关系 ?[来源 :] (4)随着宇宙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新的能源将被人类发现并利用。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随便浪费已有的地球资源 ? (5)你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怎样的贡献呢 ?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 地观看录像. 课文主要是从遨游太空的角度,向学生展示迄今为止人类所经过的艰难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基本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 第一幅图是太空旅行第一人 —— 加加林的照片,第二幅图是 1969年美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漫步的情景,标志着地球已不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如何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寻找到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里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对宇宙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居住环境的开发、能源的开发、新物质的开发等,让生充分发挥其想 像力。 “在国际空间站上生长的豌豆”和“天空实验室。粤教版必修二33飞向太空3
相关推荐
上相等。 设初 位置 重力势能为 EG1,末 位置 重力势能为 EG2 , 则: ∆EG= EG2- EG1 当 WG< 0 时 ∆EG= EG2- EG1> 0 WG> 0 时 ∆EG= EG2- EG1< 0 上述性质也可表述为: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 . . . . . . . . 由 . 物体所处的初 . . . . . . 、 . 末位置决定。 . . . . . . 四 、弹
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会进行动能定理的推导。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推力过
( ) [来源 :学科网 ] 二、填空题 [来源 :] 2kg,在水平地面上以 4m/ 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该物体具有动能为 , J,合外力做的功 . 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 30N,长 1m,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 时需要做 10J的功,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 ,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 m, 如果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下端恰离开地面时,需要做功 . 60J 的初动能,从 A
3、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排列,制成的表格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 1913 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 X 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数(即质子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A做的功为零 B.若 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s C.若 B向左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as D.若 B向下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 a)s 9.关于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作用过程中,它们的总功 W和总冲量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W和 I一定都等于零 B. W一定等于零, I不可能为零 C.
2、(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多,在已发现的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部分,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氯酸钾、氯化钠、硝酸铵等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