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41功6内容摘要:
A做的功为零 B.若 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s C.若 B向左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as D.若 B向下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 a)s 9.关于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作用过程中,它们的总功 W和总冲量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W和 I一定都等于零 B. W一定等于零, I不可能为零 C. W可能不等于零, I一定等于零 D. W和 I都可能不等于零 10.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h,若物体的质量为 m,所受的空气 阻力恒为 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 [ ] A.重力所做的功为 零 B.重力所做的功为 2mgh C.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 D.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2fh 二、填空题 11.一木块质量 2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质量 10g,以 500m/s的速度射穿木块,穿出木块时的速度减为 100m/s,木块得到的速度是 2m/s。 在这过程中,子弹克服阻力做功______。 1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从高度相同、倾角分别为 θ 1和 θ2的两个斜面的顶 端滑止底端,。粤教版必修二41功6
相关推荐
3、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排列,制成的表格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 1913 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 X 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数(即质子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近 50年的太空探险之路,其间的大 小航空事件不胜枚举。 在学生看录像之前,教师要做一 定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来源 :学 +科 +网 ] (1)人类为何要冒很大的风险实现太空遨游 ? (2)太空探险有何积极的意义 ?有消极的影响吗 ? (3)太空探险与人类生存有何关系 ?[来源 :] (4)随着宇宙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新的能源将被人类发现并利用。
上相等。 设初 位置 重力势能为 EG1,末 位置 重力势能为 EG2 , 则: ∆EG= EG2- EG1 当 WG< 0 时 ∆EG= EG2- EG1> 0 WG> 0 时 ∆EG= EG2- EG1< 0 上述性质也可表述为: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 . . . . . . . . 由 . 物体所处的初 . . . . . . 、 . 末位置决定。 . . . . . . 四 、弹
2、(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多,在已发现的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部分,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氯酸钾、氯化钠、硝酸铵等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 如果提供向心 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 半径方向飞出,而是 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 用和防止 —— (1)
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离心运动的应用实例 —— 【演示实验】 [来源 :学 *科 *网 ] ( 1) 离心干燥器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