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新步步高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 第4讲 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化合物内容摘要:
2、(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多,在已发现的物质中含碳的化合物占绝大部分,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氧化铜、氢氧化钠、硫酸、氯酸钾、氯化钠、硝酸铵等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人们就将它们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我们知道活泼金属(如 K、a 、) 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有失去电子达到 8 电子相对稳定构型的倾向;而活泼非金属(如 4、多化合物并不存在金属元素,而是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因为非金属原子都有得到电子的倾向,不容易失去电子,也就不会形成阴、阳离子,它们构成的化合物一般被称为共价化合物,如 2O、氯酸 )、C 2醇)。 一般来说,酸、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等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 有极少部分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石英 刚砂 想一想 1.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试一试 1.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氯化氢(、硝酸钠()、氢氧化钾(葡萄糖(C 6硫酸(H 2氯化铵(二氧化碳()、碳酸钙()、氨气 (生石灰(。 在离子 5、化合物固体状态中,阴阳离子间因静电作用而不能自由移动。 对可溶性离子化合物而言,将其溶于水中时,固体会溶解消失,其本质是水分子在阴阳离子间渗透,不断拆散阴阳离子,使它们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水分子对离子化合物的这种破坏作用,尤如堤坝因洪水冲刷而倒塌,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敬畏的一种物质。 想一想 2. 食盐是一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设计简单实验证明在食盐固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而在食盐水溶液中的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提示:可在家中选用电池、铅笔芯、贺卡中的发光二极管和导线等设计实验)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除在水中可被拆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外,用加热熔融的方式,也可以破坏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使其 7、为电离。 离子化合物既可以在水中发生电离,也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共价化合物中一般只有酸分子可以直接在水中发生电离。 也就是酸只在水中发生电离,而碱和盐既可在水中,也可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 电离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不写条件一般就是指在水中发生电离。 =2H 4=想一想 3. 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可以发生电离,如果能够电离,则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过程。 氯化氢、氢氧化钡、氢氧化钾、硫酸钠、碳酸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乙醇、葡萄糖。 通常,我们把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也就是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而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蔗糖、酒精、 9、哪些是非电解质。 氯化氢(、硝酸铵(氢氧化钡H) 2、葡萄糖(C 6硫酸(氯化钡()、碳酸钙 (明矾O 4)212一种可溶性盐)、O 2。 试一试 4. 到目前为止,你能从哪些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在相同条件下把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溶液、液、液、液和氨水分别倒入五只烧杯中,接通电源后灯泡亮度如图所示(现象:接盐酸、液、 液的灯泡很明亮,而接 液、氨水的灯泡相对较暗)。 我们知道,灯泡亮度不同代表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不同,对于相同组成()的电解质而言,表明水拆解这些化合物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能力不同,灯泡亮度越大,被拆解成为自由移动离子的程度越大,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就不同。 根据精确实验表明 11、出对应的电离方程式。 H 2H) 2H 2分 50 分限时 30 、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 电解质C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D 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 电解质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B C D列关于酸、碱、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才是盐D电离。2017版新步步高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 第4讲 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化合物
相关推荐
A做的功为零 B.若 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s C.若 B向左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as D.若 B向下以加速度 a移动距离 s,则 B对 A做的功为 m(g+ a)s 9.关于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作用过程中,它们的总功 W和总冲量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W和 I一定都等于零 B. W一定等于零, I不可能为零 C.
3、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排列,制成的表格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 1913 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 X 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数(即质子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近 50年的太空探险之路,其间的大 小航空事件不胜枚举。 在学生看录像之前,教师要做一 定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来源 :学 +科 +网 ] (1)人类为何要冒很大的风险实现太空遨游 ? (2)太空探险有何积极的意义 ?有消极的影响吗 ? (3)太空探险与人类生存有何关系 ?[来源 :] (4)随着宇宙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新的能源将被人类发现并利用。
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 如果提供向心 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 半径方向飞出,而是 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 用和防止 —— (1)
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离心运动的应用实例 —— 【演示实验】 [来源 :学 *科 *网 ] ( 1) 离心干燥器 ( 2)
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 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离心运动的应用实例 —— 【演示实验】 ( 1) 离心干燥器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