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理一轮单元提升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展B.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 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 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1. 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 2. D【解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016太原模拟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 34 题。 3. 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 6、紧迫的地区是()A. 京津地区 东北地区 图中()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我国 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A. B. C. D.9. C【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效率低,因此节能减排任务最重。 10. D 【解析 】京津地区减排效率低,我国 2016山东省德州市模拟 )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 下图示意“2007 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 据此回答 1112 题。 11 8、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A.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答案】(1)生态经济社会(2)C(3) 公平性 (4)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 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解析】(1)由图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注意“政策”应属。2017地理一轮单元提升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m 一定,研究以与 F的关系;再保持 F一定,研究 d与 m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方法。 (此控制变量法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 教师引导提问:如何根据现有器材测出小 车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用打点计时器 ) 教师可再追问: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方法和公式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 上可展示如下版 图 ) 板图:
( 6)巩固练习: a. 据2121 FFaa 得到:要使物体在短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须给物体提供。 b. 竞赛用的小 汽 车,要求起动后几秒钟内速度由零达到 60m/s以上,他们为什么要装备功率很 大的发动机。 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 1)实验装置同上; ( 2) 说明与前次实验的不同。 前一次实验中,我们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小车所 受 力的大小
3:请同学们按照“我重要吗 —— 我很重要 —— 宣布重要”的脉络给文章分层。 (第一层:开头至“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第二层:“我是由无数星辰”至“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第三层:我很重要”至最后) ☆(训练学生分析文本能力)( 3 分钟) ●提问 4:它们(这三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内容: 我重要吗 我很重要 宣布重要
C.μ (Fsinθ- mg) D. μ(mg- Fsinθ) 12.如图〈 1〉所示,三个大小均为 50N 的力恰能竖直提起重 130N 的 物体,其中 F2 竖直向上, 则 F F3 和 F2 的夹角应为:( ) [来源 :学科网 ZXXK] A. 30176。 B. 37176。 C. 53176。 D. 60176。 13.用与竖直方向 成θ角的倾斜轻绳 a和水平轻绳 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
5、素符号:_,(2)某种元素能自相形成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_。 (3)A 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 ,其电子式为_。 (4)B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其二价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 14(6 分)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 a 2a(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向()
3、烟稀少,区内没有大河D. 交通便利,科技实力雄厚3. C【解析】“嫦娥五号”测试飞行器着陆时为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11 月 1 日 6 时 40 分左右,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约为 11 月 1 日 6 时40 分减去 8 小时,即 10 月 31 日 22:40。 4. D【解析】航天器着陆场选址主要考虑天气状况、地形地质、人口密度、交通运输、安全系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