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新步步高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 第10讲 气体制备或性质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内容摘要:

2、中化学实验主要涉及了三类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对于图 1 类型装置,初中化学课本这样要求:“将发生装置的导气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图 1 装置仅有一个导管出气口,在烧杯中加水浸没导管后,就形成了一个气体封闭系统,当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时,就能在水中出现气泡(不放在水中,管内空气照样逸出,但肉眼无法观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往往忘记这一点);移开手后,温度下降到常温,而内部空气已部分逸出,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自然会有微量水被吸入,形成一小段水柱,如果漏气,外部空气将“乘虚而入” ,也就是内外压强仍相等,也就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4、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事实上,由于内部空气不多,热胀冷缩效果不大,并且长颈漏斗中液面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改变,热胀冷缩现象不一定在烧杯的水中呈现,所以这种方法不被看好。 习惯上先直接用止水夹(弹簧夹)将右端出口封闭,后由长颈漏斗向其中注水,当漏斗下端与试管内液体形成“液面差”时停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仍不变的,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资料卡片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该装置与图 3 相似,只是止水夹被活塞代替,长颈漏斗被半球形漏斗代替,试管被下部球形容器代替。 只要先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活塞,后在上部半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再观察球形漏斗中水面是否形成稳定液面 5、差,若形成稳定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有关气体制备或性质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原理,一般利用对内部封闭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水的帮助下形成不同现象,进而判断是否漏气。 封闭气体受热(容积较小的可直接用手加热,容积较大的容器可用热毛巾或微火加热)后,可能在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 排出气泡,也可能是形成稳定液面差(或稳定的液柱);停止加热,恢复到常温后,由于之前内部气体部分逸出,导致内部压强变小,就必然倒吸形成一段水柱,如果漏气,外部空气可“乘虚而入” ,内部压强就不会减小,也就不会形成倒吸现象。 因此,对于有关气体制备或性质实验的装置,首要的是观察其出气口(气体通道)特点,选用恰当方法封闭,分液漏斗 7、 7 装置是一套制备气体并测出产生气体体积的装置,该套装置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 想一想 1. 图 6 装置中,如果不用橡胶管将分液漏斗液面上方与烧瓶液面上方相连,产生气体不足,须补充添加液体反应物,分液漏斗中液体能否顺利加入。 为什么。 想一想 2. 图 7 装置中最右端是一支有刻度的玻璃量器,测量出产生气体的体积要进行多少次读数,如何计算出对应气体的体积。 【例题 2】按图 8 示意组装好装置后,在 D 装置中加入少量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手掌紧握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结果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是否表明一定漏气。 若在 D 装置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能否说明所有装置 (含 D 装置双孔塞处)气密性都良 11、性,通常是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离开试管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不漏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法的原理是_(2)某同学操作时,只做了没有做,他即认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答“是”或“否”)。 理由是_。 7(6 分 )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导管导出。 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产生氢气。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由颗粒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