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化学方程式7课时内容摘要:

6. Fe2O3 + CO —— Fe + CO2 [布 置作业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掌握计算方法及解 题格式。 教学重 点。 (或生成物)的质量 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 学难点 [来。 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教学课时 七 课时 教 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 学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一至四章的化学反应,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重点 巩固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 书 ] (学生回忆化学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 23 2 22222 2 523422222 3 4222 ( ) 2224 5 2222222322Mg O MgON aHC O HC l N aC l H O C ON aOH MgC l Mg OH N aC lC u O C uOP O P OHg O HgON H HC l N H C lHgO Hg ON a C l N aC lC O C OFe O Fe O                点 燃点 燃点 燃点 燃点 燃222 2 2 24 2 4 2 2322 2 22 2 2222 2 32222M nOM nOH O H O OK MnO K MnO MnO OK C lO K C l OH O H OH O H O         通 电点 燃 4 2 2 42 2 3 32 ( ) 2C u S O N a O H C u O H N a S OB a C l N a C O B a C O N a C l           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程式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及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 (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 )的质量。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七课时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 教学目标 计算的实 际意义。 ,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听写化学方程式。 [讲 述 ]化学方程式既定性地表明反应物的种类,也定量地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据此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板 书 ] 12 ∶ 16 2 ∶ 12+16 2 12 ∶ 32 ∶ 44 表示:(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2)反应物碳和氧气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 比为 12∶ 32∶ 44。 ( 3)每 12份质量的碳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讨 论 ] 44克二氧化碳需要多少克碳与多少克氧气充分反应。 2. 3克碳完全燃烧时,需要多少氧气。 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 16克氧气可以与多少克碳充分反应。 [讲 述 ]根据化学方式可进行一系列化学计算,使我们从定量方面去深入研 究化学变化。 例如,计算投入一定质量的原料(反应物),可以生产多少 产品(生成物),或反过来计算要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应投放多少原料。 [板 书 ]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 ,将含有 ,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分析:“含有 过氧化氢的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质量为 ,溶液中的水是 溶剂,并不参与反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并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 „„设 22 2 2 222M nOH O H O O   „„方 2 34 32 „„关 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