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理一轮规范特训 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5、农场位于城镇附近,因而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2016浙江严州中学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回答 78 题。 7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 “山珍海味”答案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 ;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 ;注意甲地为多 8、中,荒漠草原区是水分条件最差的,生态也最脆弱,C 项错误。 10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答案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河流数量不会很多,故 C 选项不可信。 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答案原区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易出现荒漠化问题,故从可最新海量高 11、2)分析表格注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变化即可。 (3)建设能源基地和石油、盐化工基地,原料来源及丰富程度、市场需求、交通通达性、国家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 13(36 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两农业生产区域图。 材料二乙地 50 年前初垦时,黑土层一般都有 60 至 80 厘米厚,最厚的地方可达 1 米,然而仅仅半个世纪,这里的黑土层几乎流失一空。 材料三曾经辉煌的东北农业时过境迁,经济效益提升艰难,玉米、水稻、大豆等原来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的主要农产品,都遭遇到了难卖的尴尬,东北三省出现的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等,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1)简述甲区域 13、市场问题。 针对黑土流失,可采取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进行坡面、沟壑治理,植树造林等;培肥土壤,秸秆还田,施有机肥、草肥等。 针对市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全面发展;科技兴农,积极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如生态农业、种子基因工程等,以科技为先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 解析(1) 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乙区域位于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而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锐减,调洪蓄洪能力不足,洪涝灾害多发。 (2)东北地区能够进行农业专业化生产,建立商品粮基地,主要因为该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东北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导致黑土流失;材料三反映的是东北农产品的积压问题。2017地理一轮规范特训 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