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 常见俗语、惯用语及易混虚词辨析02含答案内容摘要:

2、与“都、总”呼应。 “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 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 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的人物”。 径直径自都是副词。 “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如“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 “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长达两个月时间”。 究竟毕竟二者都是副词,表示终于、到底,在表示判断时 3、,两者可以互换。 其区别是:“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 “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绝然决然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其区别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 ;另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的意思,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况且何况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 5、着两棵桂花树,此外还有几棵梅花树”。 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如“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 ;“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 ,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岂但不但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口头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岂但”常与“也” 、 “还” 、 “又” 、 “更”等搭配使用;“不但”除能与以上副词搭配外,还可与“而 6、且” 、 “反而” 、 “反倒”等搭配使用。 如“这本书要的人可多了,岂但你们几个” , “他不但有科研头脑,而且有实干精神”。 恰好恰巧恰好:正好。 如“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 恰巧:凑巧。 如“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家”。 仍旧仍然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 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如“他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 ;“仍然”除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原来的想法、做法不改变,即“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如“掌柜的也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话”。 尚且姑且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 7、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如“为了人民,流血尚且不惜,更别说流这点汗了” ;“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如“我这里有两间房闲着,你们姑且在这里住着”。 甚很最至极这五个词都是程度副词,用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 其区别是:“甚”和“很”意义相同,表示程度相当高,但未达到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 前者文言色彩浓;后者口语色彩浓,如“形势甚急” , “病情很严重”。 “最”和“至”的意义相同,都表示达到了顶点,只是语体色彩不同。 “最”口语色彩强, “至”富有文言色彩,如“太阳最红” , “此问题至关重要”。 “极”作副词时,表示最高的程度,如“极平常” 、 “极少数” 、 9、: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呼应。 “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管”轻。 如“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 “虽然很晚了,可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如“即使你亲自去,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虽然不然否则虽然:侧重于表让步,语气较重;表肯定语气最轻。 如“茶馆虽然不大,但是生意却很兴隆”。 不然: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表示选择,含有“如果不这样,那就”之意。 如“这个会你去参加吧,不然老赵去参加也行”。 否则:同“不然”。 如“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索性干脆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 10、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 如“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讲了”。 干脆:直截了当,办事爽快。 如“他办事很干脆”。 通过经过二者都是介词。 “通过”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同学们提高了认识”。 “经过”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如“他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果树嫁接技术”。 往往常常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 如“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 如“他学习努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向来 11、从来二者都是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 其区别是:“向来”是一向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如“但他向来把官场看得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 “从来”表示从开始到现在都如此,强调的语气较重,用于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语气,如“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向到二者都可以介绍行动的处所,都是介词。 其区别是:“向”既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也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介绍的对象可以指人,所带的宾语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向雷锋同志学习” , “把手榴弹投向敌人”。 “到”只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用于完成式句子时,可以加助词“了” , 13、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如“自上小学以来,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直”适用的对象不同,如“他一向十分好客”。 一定必定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 如“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 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 如“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这场球赛必定会胜利”。 已经一经曾经三者都是副词,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其区别是:“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如“他参加工作已经多年了” ;“一经”表示一旦经过,下文说明就产生了相应的结果,如“马克 14、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或经历过,不但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同时还强调现在没有继续,所表示过去的时间长些远些,如“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风光过”。 以至乃至甚至这三个词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 “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 “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 “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 15、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 “甚至”还可以作副词,如“他激动得甚至说不出话来”。 以至乃至以致以至: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 、 “一直到”之意,如“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如“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如“有些产品造型、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