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06含答案内容摘要:

2、苦。 借用“鹖冠”的典故,写出了作者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 “老年花似雾中看” ,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 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薛逢,字陶臣,历任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本诗以“忧”贯穿全诗 4、是: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千秋岁 (宋)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绍圣元年(1094 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 7、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嵩山作 王维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 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嵩山,古称“中岳” ,在今天河南登封县北。 薄:草木交错。 去:行走。 闲闲:悠闲。 迢递:远貌。 递:形容遥远。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以领略归山途中景色移换,也可以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试简要分析这种感情的细微变化。 _答案:作者的感情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和无奈的一面。 8.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8、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 他应笑我,孟光台 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 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注】小宇:小屋子。 婆娑:优美。 严子陵:汉代隐士。 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 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 台,指食案。 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 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 倒大:非常大。 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_答案: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 “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 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