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3)传记阅读(A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 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 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 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 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 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 6、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 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 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 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恰当的两项是()()(5 分 8、法。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 项, “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由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开了韩柳文的课。 C 项, “因此拒绝 ”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的表述是“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并没有说“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E 项,原文中,作者关于“传叙文学”和“传记文学”的解说,只是词语的辨析,不是在说专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答: 2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 汉书 约翰逊博士传 11、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己家庭的情况,更是呈现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在行文方面,语言平易自然,穿插“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 “我写谁呢”等口语,语言平白如话,就像面对面闲谈一样。 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 分)答: 4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 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 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 同意。 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 13、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 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