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4)新闻(含访谈)阅读(A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 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 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 6、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 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的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 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 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 ,商务印书馆,2005 年,有删改)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4 分)答: 1(过程 )缘起 (几十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相关记载) 实地考察得出结论。 (结论) 汉长城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修建的,是“对外开放的 8、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的培养。 古建筑是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要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答案筛选指向十分明确,相关信息散布在主持人与罗哲文先生的对话中,考生在找出罗哲文先生秉持的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看法后,要进行准确的提炼概括,得出答案后,还需要通读检查是否有交叉重复的信息点。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6 分)答: 3写他学习古建筑包括师承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的历史机遇和个人兴趣,并突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长城的研究,表现他对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求实和献身精神。 对“大师”称号的推辞,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品质。 11、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 7 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 14、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 “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 ,有删改)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 4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4 分)答: 4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使新闻内容更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的切入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评价;从选材裁剪的角度评价;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去评价;从结构安排角度去评价;从篇章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