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4)新闻(含访谈)阅读(A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 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 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 6、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 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的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 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 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 ,商务印书馆,2005 年,有删改)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4 分)答: 1(过程 )缘起 (几十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相关记载) 实地考察得出结论。 (结论) 汉长城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修建的,是“对外开放的 8、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的培养。 古建筑是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要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答案筛选指向十分明确,相关信息散布在主持人与罗哲文先生的对话中,考生在找出罗哲文先生秉持的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看法后,要进行准确的提炼概括,得出答案后,还需要通读检查是否有交叉重复的信息点。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6 分)答: 3写他学习古建筑包括师承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的历史机遇和个人兴趣,并突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长城的研究,表现他对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求实和献身精神。 对“大师”称号的推辞,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品质。 11、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 7 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 14、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 “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 ,有删改)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 4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4 分)答: 4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使新闻内容更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的切入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评价;从选材裁剪的角度评价;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去评价;从结构安排角度去评价;从篇章结。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4)新闻(含访谈)阅读(A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课件展示折纸的几 种方法 当然,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 浸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折纸,要想做出这样美丽的花手帕,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生回答:染 师 : 对,下一步我们就要进行染的工作了。 板书:染 师:那么怎样染呢。 怎样才能染出这些变化多样的图案来呢。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大家可要仔细观察,注意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1. 染得方式有什么变化 2. 染纸时间有什么不同 3.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 ,激发兴趣 教师演示课件 : 精美的蔬果图片和蔬果动画片。 学生欣赏 ,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提出思考 :你认为香蕉变章鱼 ,妙不妙 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倾听 ,参与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 : 联想 (章鱼 ) 形体 香蕉
3、,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宗教变迁。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 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 ”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 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 到了 11 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
3、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 年 1 月,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 同年,他还作为助手参加了钱学森主持的 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后来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这一切,深深影响到郑哲敏的研究方向和治学风格。 1984 年 2 月,郑哲敏还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3、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 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 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 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 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 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
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 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 (优劣对 比 )。 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