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5)科普文阅读(A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 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 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 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 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 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通常大一些。 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 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 5、说极为重要。 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 远红光的比率为 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 植物透过 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 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 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 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 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 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 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 光裸的土壤 8、格的发芽行为。 本文中有明确的语句提示,第 6 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表明了答案的区间界限,所以答案应在第 1 至 5 自然段,然后概括要点即可。 3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 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 (5 分)答: 3杂草的种子通过光敏素分子的两种形式的比率变化,来获得更精确的讯息,从而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而光敏素在黑暗中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即使温度和湿度合适,黑暗中的种子也不会发芽,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土壤表层的种子才能加以利用,而翻动土壤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的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就能让种子从休眠中醒来发芽。 所以翻动过的土壤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 10、了。 到 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 50%以上。 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 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 人们不但利用萤火 12、萤火虫。 在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 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 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 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 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 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 15、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是萤火虫” , “引来的肯定不只是萤火虫”是“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实现的,而并非 E 项所说的“对一个物种的保护”。 5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 请简述。 (4分)答: 5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多不喜迁徙。 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 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要找准答题区域,再分析概括。 答题区域在第 5 自然段和第 7 自然段,要勾画要点,分层概括。 6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义。 (6 分)答: 6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 “归根结底是自然。2017高考语文一轮练习(15)科普文阅读(A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3、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 年 1 月,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 同年,他还作为助手参加了钱学森主持的 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后来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这一切,深深影响到郑哲敏的研究方向和治学风格。 1984 年 2 月,郑哲敏还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3、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
课件展示折纸的几 种方法 当然,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 浸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折纸,要想做出这样美丽的花手帕,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生回答:染 师 : 对,下一步我们就要进行染的工作了。 板书:染 师:那么怎样染呢。 怎样才能染出这些变化多样的图案来呢。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大家可要仔细观察,注意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1. 染得方式有什么变化 2. 染纸时间有什么不同 3.
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 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 (优劣对 比 )。 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 为什么
2、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 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 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 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 150 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 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 800多千米。 角马必须在 5
许的生宣纸。 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 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水染制。 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 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讲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