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总复习地理阶段检测卷(七)交通运输布局人地关系含解析内容摘要:
3、14 年 12 月 26 日,北京新机场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 2019 年建成投产。 该机场占地面积约 1 600 亩,总投资超过 799 亿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读图回答 56 题。 5下列关于北京新机场建设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A完善航空枢纽B增加北京的国际影响力C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D缓解北京货运的压力6新机场选址距北京市区较远主要考虑的是()A旅客的方便程度 B对城市的污染影响C交通和便捷度 D人口的数量(2016衡水联考)网上购物,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并且网购具有“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实惠、送货上门”等优势。 结合某商品网 5、建设美丽中国” ,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据此回答 1112 题。 11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D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2对“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错误的是()A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B建设美丽中国是在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C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D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放到次要位置, 8、顷原始森林被砍光。 材料二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从 20 世纪4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减少了 因此,近几年来长江水患频发。 材料三长江流域现有 4 亿多人,就连泄洪区也住满了人,且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 (1)长江上游的森林对长江流域所起的重要作用你认为主要有哪些。 并请阐明乱砍森林造成的危害。 (4 分)(2)你认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对长江干流主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并请对现状作简单的评价。 (6 分)(3)根据以上相关的材料,判断当地的人口发展与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呈现出了怎样的关系。 1998 年百年一遇的洪水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6 分 )(4)请根据以上相关的材料和 10、 4 题,该工程有利于我国从缅甸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但不能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减少但不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5D 5 题,北京新机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京及华北的客运压力,让北京更具有国际影响力,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 第 6 题,新机场选址距北京市区较远主要考虑减轻对城市的噪声污染。 7B第 7 题,订单经过审核后,要分发到相关部门, 对应订单分发。 货物要采购后入库,箭头指向入库,应是采购。 送货是由物流部门负责,对应物流配送。 第 8 题,与传统商业流通相比,网购足不出户,效率高,结算简便,流通环节少,成 11、本低。 但是网购与当面挑选货物、当面付款相比,风险大。 9C 9 题,据图可知,a 表示资源开发,b 和 c 表示生产活动,d 表示废弃物排放。 第 10 题,据图可知,a 阶段表示资源的开发阶段,因此只有 A 项说法正确。 11C 11 题,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体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 12 题,我国目前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 13、自然环境影响极大。 (2)我国西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极大,道路建设难以避开山岭沟壑,所以多建桥梁、隧道,以降低沿线整体坡度;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桥隧避免了交通线建设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生环境的完整性。 (3)形成和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加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便捷的铁路联系,提高西部铁路运营效率等;有利于民族融合、团结,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开发,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员流动;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有利于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服务人员,利于地方稳定。 16答案:(1)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危害:使大量泥沙在雨季进入长江干支流,带来严重的干支流和 14、湖泊泥沙淤积,从而容易引起严重的水患灾害。 (2)作用:主要是起到了重要的调蓄作用。 评价:通过 1998 年特大洪水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发现,因为当地人民大面积“围湖造田”和在湖区大量违规建“垸” ,人为减少了湖泊的有效面积,直接导致了洪水量得不到必要的缓解。 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教育和阻止当地人民人为减少湖泊有效面积的做法,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同时继续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以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3)关系: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长江上游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本来环境容量较低的上游地区造成极大的压力,这些地区出于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大量砍伐森林,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启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破坏) ,后治理 ”的道路,而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必要性:长江上游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起到较大的生态制约性;本地区因为坡度较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近几年,当地因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较为严重,为了实现整个长江流域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施对上游等地区的生态治理。2017高考总复习地理阶段检测卷(七)交通运输布局人地关系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