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总复习地理阶段检测卷(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内容摘要:

6、分)(2)说出自然带 B 的名称。 (3 分)(3)引起自然带 A 到 C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分)(4)假设图中山脉存在雪线,试比较其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及其成因。 (6 分)阶段检测卷(四)1B第 1 题,图中箭头之间的内容存在因果关系,植树种草可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 第 2 题,上述关系图体现的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表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D 3 题,由图并结合非洲地形图可知,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既有沿海平原地区,也有内陆高原地区;由图可知,在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有竹林分布;非洲竹区的竹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 8、西岸,为热带荒漠带。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 9A 9 题,读图可知,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 可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 10 题,水稻和油橄榄种植北界之间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1C 11 题,图中 1 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 1 月、7 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 12 题,该山脉山麓 1 月气温高于 5 ,降水较丰富,7 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