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 课时跟踪训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细菌可以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但不能证明 转化因子;在体内转化实验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实验、实验、实验均可作为实验的对照实验;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是因为其接受了 S 型细菌的于基因重组,该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答案2015东营模拟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甲型 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BC D答案2015上饶模拟 )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 答案2015山西四校联考 )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32P 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选用 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 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 32P 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 32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染大肠杆菌后,若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大肠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出现在上清液中,A 7、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解析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 R 型活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所以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A 错误;S 型细菌 完全水解产物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 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B 正确;使 R 型活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所以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S 型细菌的 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 正确;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 正确。 答案2015兰州模拟 )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 10、杆菌解析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遗传物质;沉淀物 b 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过程中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 答案2015衡水中学三调 )R 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菌落粗糙,对青霉素敏感。 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 S 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 S 型(记为 型)突变菌株。 现用 S 型菌、型菌与 R 型菌进行一系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不正确的是()乙组C 12、回答下列问题。 (1)参照图解,预测 A、C 过程的结果填在图中。 处。 (2)写出 A、B、C 的实验结果表明的问题:A_B_C_。 (3)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原因是 S 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在发挥作用,那么反过来 R 型细菌能使 S 型细菌转化为 R 型细菌吗。 他模仿高中生物教材中格里菲思等科学家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R 型细菌是否有转化因子。 将 R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将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将加热杀死后的 R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将 S 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14、(2)获得分别被 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 ,上清液中的 35S、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90%和20%,由此可以推断出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 解析(1)T 2噬菌体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与 酸)会自然分离,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2)噬菌体是病毒,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2017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 课时跟踪训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8) _____)( 52 x (9) _____)( 532 aa (10) _ _ _ _ _ _ _ _)()( 4233 mm (11) _ _ _)( 32 nx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835)( aa ( B) 632 aaa ( C) 532 xxx ( D) 422 xxx 二、探究新知: 计算下 列各题: ( 1)计算:
3、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说明该生物是二倍体生物,其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故错;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原因只有基因突变,故正确。 答案2015海淀期末 )下图 1、图 2 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D均涉及
3、过程部分结构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在识图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 题图中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核膜在解体,说明该过程为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2014江苏卷
合并同类项 ( 852 xx )- ( 332 2 xx ) 写出算式 = 852 xx 332 2 xx 去括号,注意符号 = )38()35()21( 2 xx 找出同类项将系数相加减 = 523 2 xx 合并同类项 例 2求 kk 74 2 与 132 kk 的差。 (师生合做) 解:( kk 74 2 )-( 132
短。 方法二: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 AB、 BC、 CD三条。 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 AC、 BD共两条。 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 AD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3+ 2+ 1= 6(条 ) 3小结: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4发展:同学们你 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 线段的图形就有 (2+ 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 (3+ 2+ 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
而且 x 的值写在上面, y 的值写在下面求方程组的所有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组 . 如何具体去求方程组的解呢。 我们下节课将进行详细的讨论 . 四、学 生练习如何去验解 . 出示小黑板,教师讲例 . 21xy 是 下 面 方 程 组 的 一 个 解 吗。 2335xyxy 3 4 24 3 6xyxy 教师重点讲解( 1),( 2)让同学独立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