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 课时跟踪训练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群落演替。 移栽植物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移栽植物为土壤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等,会导致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自然演替情况下,如果环境适宜,边坡甲上能自然长出乔木;次生演替过程中,开始时演替速度往往较快,随时间延长,群落和环境逐渐接近动态平衡,演替速度下降。 答案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6、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解析浅海区阳光较充足,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减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由图中只能得出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丁,不能说明它们呈现垂直结构;图中呈现的是甲、丙物种在深海和浅海的种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2015长春一模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 8、平结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 错误。 答案2014海南卷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具 10、之间构成_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 (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密度福寿螺引入不同小区后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的变化,故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 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据图分析,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增加,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属于捕食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生存空间有限,因此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3 12、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 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 ()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 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 图3 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 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填“甲”或“乙”)面包虫。 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 (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及_。 (4)综合图 1、 2、3 可知,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解析(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 1 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